《望九华山》

时间: 2025-01-22 12:48:59

江上停舟望九华,水云如障卷晴霞。

松巢白鹤千秋雪,地拥青莲万丈花。

竹杖几时寻旧隐,石田何处觅生涯。

自知素有唐人癖,吟对东风日已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九华山
江上停舟望九华,
水云如障卷晴霞。
松巢白鹤千秋雪,
地拥青莲万丈花。
竹杖几时寻旧隐,
石田何处觅生涯。
自知素有唐人癖,
吟对东风日已斜。

白话文翻译:

在江面上停舟,远望九华山,
水面与云彩如同障碍,卷起晴天的霞光。
松林中的白鹤,仿佛千秋的雪一般洁白,
大地上青莲盛开,花朵万丈高。
我几时能找到那旧日的隐居之地,
那石田的方向,又要何处寻觅生涯?
我知道自己本有唐人的癖好,
面对东风,夕阳已开始偏斜。

注释:

  • 九华山:位于中国安徽省,是著名的佛教圣地。
  • 水云如障:水面和云雾像障碍物一样,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 松巢白鹤:松树上的白鹤,象征着清雅和高洁。
  • 青莲:象征着清白、高洁的精神追求。
  • 竹杖:竹子制成的手杖,象征隐士的生活。
  • 唐人癖:指对唐代诗人的偏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震,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作在当时颇具影响力。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江上,作者停舟于九华山附近,受到自然景观的启发,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诗歌鉴赏:

《望九华山》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个人情感的作品。诗中描写了江水、云霞、松鹤与花草等自然景物,展现了九华山的壮美与神秘。开篇“江上停舟望九华”,设置了一个悠然自得的场景,仿佛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水云如障卷晴霞”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水面与天空融为一体的景象,给人以一种空灵的感觉。

松巢中的白鹤与大地上的青莲,形成了清雅的意象,象征着诗人心中的理想与追求。接下来的“竹杖几时寻旧隐”,则表露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最后两句自知“素有唐人癖”,在自我反思中,诗人意识到对古代诗人及其生活方式的向往,显示出一种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中,流露出一种宁静而又高远的诗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上停舟望九华:在江面上停下小舟,远望九华山。
  2. 水云如障卷晴霞:水面与云彩像障碍物一样,卷起晴朗的霞光。
  3. 松巢白鹤千秋雪:松树上的白鹤,仿佛千年的雪一般纯洁。
  4. 地拥青莲万丈花:大地上青莲盛开,花朵高耸入云。
  5. 竹杖几时寻旧隐:我什么时候能找到那旧日的隐居之地?
  6. 石田何处觅生涯:那石田的方向,又要何处寻觅生活的意义?
  7. 自知素有唐人癖:我知道自己本就有对唐代诗人的偏爱。
  8. 吟对东风日已斜:面对东风,夕阳已经开始倾斜。

修辞手法:

  • 比喻:例如“水云如障”,将水与云比作障碍,形象生动。
  • 对仗:诗句之间对称工整,如“松巢白鹤”与“地拥青莲”,形成和谐美。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的情感,如“吟对东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对隐逸生活的渴望,以及对古代诗人情怀的认同与追忆。诗人通过对九华山的描绘,展示了其内心的宁静与思考,流露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意象分析:

  • 九华山:象征着神秘与宁静的自然环境。
  • 白鹤:象征高洁与超脱,代表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青莲:象征着清白与精神的升华。
  • 竹杖:象征隐士生活的标志,反映诗人的生活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山名是什么? A. 黄山
    B. 九华山
    C. 泰山

  2. 诗中“水云如障”意指? A. 水面清澈
    B. 水与云彩相互交融
    C. 云彩遮挡了阳光

  3. 诗人对唐人的态度是? A. 无所谓
    B. 崇拜与向往
    C. 反感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王维《山居秋暝》
  2.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李震的《望九华山》更倾向于表达对自然的崇敬和个人情感的流露,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景色与诗人内心的和谐共鸣。两者皆体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表现手法与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1.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2. 《明代诗人研究》
  3. 《九华山文化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