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竹间妇》

时间: 2025-01-26 06:58:13

绿竹映芳渚,竹里谁家女?

手攀竹上枝,咄咄时自语。

高楼临通津,朝暮阅行人。

芳颜易老妾未售,不是知心肯托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绿竹映芳渚,竹里谁家女?
手攀竹上枝,咄咄时自语。
高楼临通津,朝暮阅行人。
芳颜易老妾未售,不是知心肯托身?

白话文翻译:

在青翠的竹林映衬下,碧水荡漾,竹子里住着哪家的姑娘?
她轻轻攀着竹子上的枝条,偶尔自言自语。
高楼临近渡口,朝夕之间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
美丽的容颜容易衰老,而我这个女子未曾出嫁,难道不是因为没有那个知心人愿意和我托付终身?

注释:

  • 绿竹:绿色的竹子,象征青春和活力。
  • 芳渚:芳香的水边,渚指水中小洲。
  • 咄咄:形容说话的声音,带有轻松随意的语气。
  • 通津:渡口。
  • 芳颜:美好的容颜。
  • :古代对未婚女子的称呼,表示对女性的尊重。
  • 托身:寄托身心,表达信任和依赖。

典故解析:

本诗通过描写竹林中的女子,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期望与现实的矛盾。竹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和坚韧,而女子在此象征着美丽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戚继光(1528年-1588年),明代著名军事家和抗倭名将,平生致力于保卫国家,曾多次镇压倭贼。在军事成就之外,戚继光也有一定的文学造诣。他的诗词风格清新流畅,常以生活中的细节为题材。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戚继光的晚年,正值他在抗倭战争后期,经历了生死考验,心中对生活与爱情的思考愈发深刻。诗中的女子形象,反映了当时对女性情感的探讨。

诗歌鉴赏:

《述竹间妇》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的诗作,诗人通过对竹林中女子的描绘,展现了其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全诗以“绿竹映芳渚”开篇,营造出一幅自然清新的画面,竹林和水边的结合,传达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息。接着,诗人通过女子自言自语的细节,揭示了其内心的孤独和对爱情的渴望。高楼与行人的描写,则进一步强化了女子的孤独感,她虽身处繁华之中,却无法得到心灵的寄托。

诗的最后一句,深刻地反映了女子对命运的无奈,芳华易逝,渴望得到知心人的理解与支持,折射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整体而言,诗词以柔美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戚继光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绿竹映芳渚:描绘出一幅青翠和谐的自然景象,竹子与水岸相映成趣。
  2. 竹里谁家女?:引发读者思考,暗示女子的身世与处境。
  3. 手攀竹上枝,咄咄时自语:女子在竹子间的动作,表现出她的孤独与无聊。
  4. 高楼临通津,朝暮阅行人:高楼与渡口的设置,形成对比,突显女子的孤立无援。
  5. 芳颜易老妾未售:揭示女子的无奈与对未来的忧虑。
  6. 不是知心肯托身?:表现出女子对爱情的渴望与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绿竹映芳渚”,用竹子与水的映衬比喻女子的美丽。
  • 拟人:竹子被赋予了生动的特征,增添了情感色彩。
  • 对仗:如“朝暮阅行人”,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竹林中女子的形象,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竹:象征青春、生命与坚韧。
  • 芳渚:代表美好、宁静的环境。
  • 高楼:象征繁华与孤独的对立。
  • 行人:象征世俗与变化,增强了女子的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绿竹”象征什么? A. 美丽
    B. 青春与活力
    C. 孤独
    D. 繁华

  2. “芳颜易老”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C. 对衰老的无奈和对爱情的渴望
    D. 对自由的追求

  3. 诗中女子是在什么环境中自言自语的? A. 高楼
    B. 竹林
    C. 渡口
    D. 水边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竹里馆》:同样描写竹林中的生活,展现隐逸与闲适。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现对亲情的思念,与本诗的孤独感形成呼应。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戚继光的《述竹间妇》更多地关注女性的内心感受,而李白则强调了宏伟的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两者在情感表达和主题上各有侧重,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明代诗词选》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戚继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