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时间: 2025-01-10 18:26: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作者:刘克庄
水亭凝望久,期不至拟还差。
隔翠幌银屏,新眉初画,半面犹遮。
须臾淡烟薄霭,被西风扫尽不留些。
失了白衣苍狗,夺回雪兔金蟆。
乘云径到玉皇家。人世鼓三挝。
试自判此生,更看几度,小住为佳。
何须如钩似玦,便相将只有半菱花。
莫遣素娥知道,和他发也苍华。
白话文翻译
在水边的亭子里凝望已久,约定的人却迟迟不来,心中似乎有些不安。隔着翠绿的帷幕和银色的屏风,新画的眉毛刚刚一撇,半边脸庞依然被遮挡。转眼之间,淡淡的烟雾和薄薄的霭气,被西风一扫而光,毫无踪迹。失去了白衣苍狗,仿佛夺回了雪白的兔子和金色的蟾蜍。乘着云雾径直到了天子的宫殿,世间的鼓声此起彼伏。我试着判断自己的人生,回头看看,停留几次也算不错。何必像那钩子和玉玦一样紧紧相连,只有那一半的菱花也足够了。别让素娥知道,否则她会和他一起长发苍苍。
注释
- 水亭:指水边的亭子。
- 翠幌银屏:翠色的帷幕和银色的屏风,形容环境的优雅。
- 新眉初画:刚刚画好的眉毛,暗示女子的美丽。
- 白衣苍狗:白衣指白色的衣服,苍狗比喻变化无常的事物。
- 雪兔金蟆:兔子和蟾蜍的比喻,象征着美好和富贵。
- 玉皇家:指天子的宫殿,象征权力与尊贵。
- 素娥:指嫦娥,月中仙女,象征美丽和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道仁,号渔隐,宋代著名的诗人、文人。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常以细腻的笔触来表现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
《木兰花慢·丁未中秋》创作于丁未年(即公元1187年)的中秋节,诗人或许是在中秋之夜,独自一人面对明月,怀念远方的亲友,或是思考人生的种种,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人生变化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木兰花慢·丁未中秋》展现了诗人对中秋佳节的深刻思考与感慨。开篇通过“水亭凝望久”描绘了一个孤独的场景,表现出一种期待与失落的情感。随着诗句的展开,环境的描写逐渐深入,翠幌和银屏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仿佛时光在此刻凝滞。
诗中提到“新眉初画”,不仅是对女子美丽的描绘,也暗示着青春的短暂与脆弱。随之而来的“淡烟薄霭”,则象征着时光的流逝,无可挽回。
“失了白衣苍狗,夺回雪兔金蟆”是一种象征,表现着对人生变幻无常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比,展现了美好与失落之间的矛盾,表达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不舍。
最后,诗人以“莫遣素娥知道”结束,透露出一种对孤独和美好事物的珍惜。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渗透着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水亭凝望久,期不至拟还差。
- 在水边的亭子里凝望已久,约定的人却迟迟不来,暗示了等待的焦虑。
-
隔翠幌银屏,新眉初画,半面犹遮。
- 环境优雅,描绘了女子的美丽,传达出一种美好却又难以触及的感觉。
-
须臾淡烟薄霭,被西风扫尽不留些。
- 描述了自然的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无情。
-
失了白衣苍狗,夺回雪兔金蟆。
- 失去与获得的对比,表达了对变化的无奈与感慨。
-
乘云径到玉皇家。人世鼓三挝。
- 诗人通过乘云到达天子的宫殿,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
试自判此生,更看几度,小住为佳。
- 反思人生的选择,提到停留的美好,体现了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
何须如钩似玦,便相将只有半菱花。
- 对比中传达出对爱情的看法,强调了内心的满足感。
-
莫遣素娥知道,和他发也苍华。
- 结尾以嫦娥作为意象,表达了对孤独和美好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衣苍狗”与“雪兔金蟆”,通过生动的比喻传达情感。
- 拟人:自然现象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何须如钩似玦”,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中秋佳节的思考,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亭:象征宁静与孤独。
- 翠幌银屏:代表美丽与优雅。
- 新眉:青春与美丽的象征。
- 白衣苍狗:变化无常,人生的无奈。
- 雪兔金蟆:美好、富贵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水亭”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饮料
- B. 水边的亭子
- C. 一种乐器
- D. 一种花朵
-
“新眉初画”中的“新眉”象征什么?
- A. 古老的习俗
- B. 青春与美丽
- C. 生活的烦恼
- D. 自然的变化
-
整首诗的主题主要是?
- A. 自然的变化
- B. 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 C. 爱情的甜蜜
- D. 社会的喧嚣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水调歌头》 - 苏轼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木兰花慢》的对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孤独与思乡的情感,但《静夜思》更直接地表现了思乡的情感,而《木兰花慢》则通过中秋节的环境与意象,体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研究》
这些资料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诗词的背景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