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杂兴三首》

时间: 2025-01-26 06:56:01

杜鹃休忉忉,布谷休聒聒。

无田不须耕,无家自能活。

行藏莫非时,造化安可夺。

更放心地宽,出门行路阔。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闲居杂兴三首
作者: 高翥

杜鹃休忉忉,布谷休聒聒。
无田不须耕,无家自能活。
行藏莫非时,造化安可夺。
更放心地宽,出门行路阔。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杜鹃鸟停下了鸣叫,布谷鸟也不再喧闹。没有田地也不必耕作,没有家也能生活。行走和藏身都随时而定,造化又怎能强求?更应放宽心态,出门在外的道路也宽广无阻。

注释:

  • 忉忉:形容鸟叫的声音,表示杜鹃鸟叫声的悠长或清脆。
  • 聒聒:形容布谷鸟叫声的喧闹。
  • 无田不须耕:没有田地就不需要耕作,强调一种随性而活的态度。
  • 行藏莫非时:行走和隐匿都应依赖时机,强调顺应自然和时势。
  • 造化安可夺:造化(自然或命运)又怎能被强行改变。
  • 更放心地宽:放宽心态,心情轻松。
  • 出门行路阔:外出的道路宽广,象征自由和无拘无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翥(约1030-1080),字子韶,号澄江,宋代诗人。高翥以其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常流露出恬淡、悠然的情怀。

创作背景:
《闲居杂兴三首》创作于宋代社会较为安定的时期,诗人在这种环境中感受到一种闲适与自得。诗中反映了诗人渴望远离尘世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理念。

诗歌鉴赏:

《闲居杂兴三首》是高翥的一首经典作品,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全诗以自然界的声音作为开篇,杜鹃和布谷的叫声在这里恰如其分地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诗人并不在意世俗的繁忙与劳作,强调“无田不须耕,无家自能活”,展示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不仅是对物质的淡泊,更是对内心自由的追求。

此外,诗中提到“行藏莫非时”,深刻揭示了顺应自然和时势的重要性,反映了道家思想的影响。诗人相信造化是不可强求的,因此更应该放宽心态,勇敢走出家门,迎接生活的无限可能。在诗的结尾,“出门行路阔”不仅是对外界的开放态度,也象征着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向往。

整首诗在意境上清新自然,情感上恬淡悠远,展示了高翥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杜鹃休忉忉,布谷休聒聒:开头两句通过鸟鸣声的消失,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平静。
  2. 无田不须耕,无家自能活:强调诗人对物质生活的不执着,表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3. 行藏莫非时,造化安可夺:行藏应随时而动,无法强求命运,反映出一种顺应自然的智慧。
  4. 更放心地宽,出门行路阔:鼓励人们放宽心态,勇敢地走出去,迎接广阔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拟人:将自然中的鸟声拟人化,赋予它们情感,增强诗的意境。
  • 对仗:诗中前后句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和节奏感。
  • 比喻:用“行路阔”比喻生活的自由与广阔,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闲适的生活态度展开,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传达了超然物外的哲理思考。诗人以一种淡泊明志的态度,倡导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意象分析:

  • 杜鹃与布谷: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和谐,反映诗人内心对自然的热爱。
  • 无田与无家:象征物质生活的无所谓,强调精神自由的重要性。
  • 行路:象征人生的旅途,暗示了无限的可能性和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杜鹃和布谷的叫声在诗中代表了什么? A. 噪音
    B. 宁静
    C. 忧伤
    D. 欢快

  2. 诗中“无田不须耕”表达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A. 努力工作
    B. 随性而活
    C. 追求财富
    D. 忍耐生活

  3. “行藏莫非时”的意思是: A. 行走和藏身都要有时机
    B. 行走没有必要
    C. 藏身是可选的
    D. 行走不再重要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 - 陶渊明
  • 《山中杂诗》 - 王维

诗词对比: 在陶渊明的《饮酒》中,诗人同样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其间的自然描写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与高翥的《闲居杂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位诗人都通过自然景象传达了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展现了对内心自由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高翥研究》
  • 《古诗文赏析与解读》
  • 《陶渊明与隐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