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日出移船日又斜,芦根时复见人家。
水乡占得秋多少,岸岸红云是蓼花。
白话文翻译:
太阳刚升起,船只已经开始移动,太阳又渐渐西斜。偶尔在芦苇根旁可以看到人家的身影。水乡的秋天有多少美景呢?岸边的红云正是盛开的蓼花。
注释:
- 日出:太阳升起。
- 移船:船只在水面上移动。
- 日又斜:太阳已开始西斜,暗示时间的流逝。
- 芦根:芦苇的根部,水边常见的植物。
- 人家:居住在水边的人家。
- 水乡:指水域广阔的地方,通常是指江南地区。
- 岸岸:多处的岸边。
- 红云:形容蓼花的颜色,象征着秋天的美景。
典故解析:
- 蓼花:蓼花的红色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古代文人常用蓼花来描绘秋天的景象。
- 水乡:泛指江南一带,以水为主的地理特征,常常是文人笔下的美好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高翥(约1050年-1120年),字子奎,号白水,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高翥晚年,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诗人多有闲情雅致,喜欢游览水乡,感受自然之美。
诗歌鉴赏:
《下塘》是一首描绘水乡秋景的诗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细腻观察。首句“日出移船日又斜”以时间的流逝为切入点,描绘了清晨的水乡,渔船在水面上轻轻移动,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感觉。接着“芦根时复见人家”,用芦苇丛旁的人家,勾勒出水乡的生活气息,既有自然景观,也有人文关怀。
“水乡占得秋多少”一句,诗人不仅在描绘眼前的美景,更在思考秋天给水乡带来的变化与收获。而“岸岸红云是蓼花”则以蓼花的绚烂色彩,点缀出秋天的美丽,象征着生命的绚丽与繁荣。
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的描绘,也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具有深厚的哲理意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日出移船日又斜:描述清晨日出时分,船只已经开始移动,暗示时间的推移。
- 芦根时复见人家:在水边的芦苇根旁,偶尔可以看到人家的身影,增加了生活气息。
- 水乡占得秋多少:反映出对水乡秋天美景的感慨与思考。
- 岸岸红云是蓼花:用蓼花的颜色形容岸边的美丽,象征着秋天的丰收与繁荣。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红云”比喻蓼花的绚丽。
- 对仗:如“日出”“日又斜”,形成对比,增强诗歌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水乡的秋天,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及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宁静、和谐的生活情景。
意象分析:
- 日出: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 芦根:代表自然环境,生动体现水乡的生态。
- 红云:象征着秋天的美丽与成熟。
- 蓼花:秋天的象征,生机勃勃,寓意人生的丰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红云”是指什么?
- A. 夕阳
- B. 蓼花
- C. 秋雨
-
诗人的创作背景是哪个历史时期?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诗中“日出”与“日又斜”表达了什么?
- A. 生活的琐碎
- B. 时间的流逝
- C. 秋天的到来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比较高翥的《下塘》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自然景色,但《下塘》更侧重于水乡的生活气息,王维则强调山林的静谧,展现不同的自然风貌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歌的全面分析。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详细解读古诗的技巧与风格。
- 《高翥诗文研究》:探讨高翥的生平与创作。
这份内容旨在为读者提供对《下塘》的全面理解与欣赏,帮助他们更好地领会古诗的美丽与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