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行》

时间: 2025-01-11 21:51:47

跨马登长路,闻鸡度远关。

水光斜漾月,云影倒薶山。

人迹霜桥外,禽声烟树间。

自惭林下客,清梦未曾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跨马登长路,闻鸡度远关。
水光斜漾月,云影倒薶山。
人迹霜桥外,禽声烟树间。
自惭林下客,清梦未曾还。

白话文翻译

骑马走上长路,听到鸡鸣声穿过远方的关口。
水面波光粼粼映着月光,云影倒映在远山上。
人迹只在霜桥之外,鸟鸣声在烟雾缭绕的树间。
我自愧身为林间的客人,清梦尚未归来。

注释

  • 跨马:骑上马。
  • 长路:漫长的道路。
  • 闻鸡:听到鸡鸣。
  • :穿过。
  • 水光:水面上反射的光。
  • 斜漾:斜斜地荡漾。
  • 云影:云的影子。
  • 倒薶山:倒映在山上的意象。
  • 人迹:人走过的痕迹。
  • 霜桥:霜冻的桥。
  • 禽声:鸟类的声音。
  • 烟树:被烟雾笼罩的树木。
  • 自愧:自感愧疚。
  • 林下客:在树林下的旅客。
  • 清梦:美好的梦境。

典故解析

此诗中虽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霜桥”和“烟树”所描绘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细腻观察与情感寄托,反映了宋代文人对山水自然的向往与思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翥,字子华,号天池,北宋末年诗人,政治家,生于1070年,卒于1120年。他在文学上有着深厚的造诣,尤其擅长山水诗,作品中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晓行》创作于高翥游历途中,诗人骑马出行,晨曦初现,正值清晨时分,诗中描写了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反映出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哲思的探求。

诗歌鉴赏

《晓行》是一首描绘清晨行旅的诗,诗人在骑马行走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开头的“跨马登长路,闻鸡度远关”展现了诗人踏上旅途的情景,伴随着晨曦的鸡鸣,给人一种新生的希望与活力。接下来的“水光斜漾月,云影倒薶山”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晨光下水面波光粼粼、云影随之而动的美丽图景,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与陶醉。

随着诗意的深入,诗人逐渐意识到自己身处的环境与他人生活的世界之间的距离。“人迹霜桥外,禽声烟树间”描绘出一种孤独的境地,霜桥之上无人来往,只有鸟鸣声在烟雾缭绕的树间回荡,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索。

最后一句“自惭林下客,清梦未曾还”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诗人自感身为旅途中的客人,未能归于故乡的安宁,清梦尚未归来,表达了对归属感的渴望与对人生迷惘的思考。这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哲思,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跨马登长路:骑上马,踏上了漫长的道路,象征着旅途的开始。
  2. 闻鸡度远关:听见远方的鸡鸣声,穿过遥远的关口,传达出清晨的气息。
  3. 水光斜漾月:水面上波光荡漾,映照着月亮,描绘出清晨宁静的自然景象。
  4. 云影倒薶山:云的影子倒映在山上,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
  5. 人迹霜桥外:人走过的痕迹只在霜冻的桥外,暗示了人迹罕至的孤独。
  6. 禽声烟树间:鸟鸣声在烟雾弥漫的树林间回响,进一步渲染了孤寂的氛围。
  7. 自惭林下客:我自感愧疚,身为林间的旅客,反映出对归属感的渴望。
  8. 清梦未曾还:美好的梦境尚未归来,象征着对理想与归宿的追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水光斜漾月”,将水面与月光相互映衬,形象生动。
  • 拟人:如“禽声烟树间”,将鸟鸣与树木的形象结合,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全诗在音韵与意象上都保持一定的对称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旅途的思索,流露出对归属感的渴望与对清梦的追求,情感真实而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旅途与自由。
  • :代表着清晨与新生的希望。
  • 水光:象征着生命与流动。
  • 云影:代表着变化与无常。
  • 霜桥:象征着孤独与冷清。
  • 禽声:代表自然的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跨马登长路”中的“长路”主要指什么?

    • A. 一条很长的路
    • B. 漫长的人生旅途
    • C. 旅行的心情
  2. 诗人“自惭林下客”中所表达的情感是?

    • A. 自豪
    • B. 愧疚
    • C. 忧伤
  3. “水光斜漾月”描绘了哪个时间段的景象?

    • A. 早晨
    • B. 黄昏
    • C. 正午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 王维《鹿柴》:描绘了山水之间的宁静与和谐。

诗词对比

  • 高翥《晓行》 vs 王维《山居秋暝》: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索,但高翥更强调旅途的孤独,而王维则侧重于山居的宁静与安逸。
  • 高翥的意象更具动态感,展现了行旅中的感受;而王维则通过静谧的山水展现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高翥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名家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