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定林寺即荆公读书处四首 其四》

时间: 2025-04-29 01:30:17

踏月敲门访病夫,问来还是雪堂苏。

不知把烛高谈许,曾举乌台诗帐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定林寺即荆公读书处四首 其四
作者:杨万里

踏月敲门访病夫,
问来还是雪堂苏。
不知把烛高谈许,
曾举乌台诗帐无。


白话文翻译

在月光下轻轻敲门,去拜访这位生病的朋友,
询问您是否还在雪堂中读书。
不知道高谈阔论时是否点燃了蜡烛,
曾经在乌台之下是否立下过诗文的誓言。


注释

字词注释

  1. 踏月:在月光下走,形容夜晚的宁静和美丽。
  2. 敲门:敲打门,表示拜访。
  3. 病夫:生病的人,此处指代荆公。
  4. 雪堂:指荆公的读书处,体现了高洁的情操。
  5. 烛高谈:高谈阔论时点燃蜡烛,象征着知识的光明。
  6. 乌台:乌台诗案,指贬谪诗人的地方。

典故解析
“乌台诗案”源于唐代,指的是因诗作遭到贬谪的事件,代表着诗人曾经的艰辛和对艺术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南宋著名诗人,号诚斋,擅长山水诗及咏物诗,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其作品常流露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文情怀的关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游览定林寺时,访友荆公,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思念,同时也回顾了自己过去的创作经历和对文学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夜景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夜访病友的情景,通过简练的笔触,传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对文学创作的思索。在“踏月敲门”中,诗人以月光作为意象,营造出一种寂静、清幽的氛围,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敬意,也暗含了对自身创作的反思。

“问来还是雪堂苏”一句,既是对友人近况的询问,也是对荆公读书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知识与文化的渴望和追求。接下来的“把烛高谈”则显现出诗人对文化交流的重视,烛光象征着知识的传承与启迪,也暗示了夜晚的哲思与讨论。

最后一句“曾举乌台诗帐无”,则引入了历史的沉重感,提醒人们在追求文学理想的过程中,曾经历过艰难的境遇。这种对比让整首诗充满了深意,既有对友人的关怀,也有对文学道路的反思,展现出诗人深邃的思考和丰富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踏月敲门访病夫:诗人夜行于月光中,轻轻敲门,表明其关切与温暖。
  2. 问来还是雪堂苏:询问友人是否还在继续追求学问,体现出对友人学术追求的赞赏。
  3. 不知把烛高谈许:反思自己在讨论过程中是否点燃了知识的火焰,暗示知识的重要性。
  4. 曾举乌台诗帐无:提到历史上的乌台诗案,表达了对诗人艰辛经历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烛光象征着智慧与知识。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不仅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也反映了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人生曲折经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光:象征宁静与思考。
  • 烛光:象征知识的启迪和光明。
  • 雪堂:象征高洁的学问氛围。
  • 乌台:象征诗人曾经受到的磨难与困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夜访生病朋友的原因是什么?
    A. 关心朋友的健康
    B. 商讨诗歌
    C. 旅游

  2. “乌台”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诗人的创作经历
    C. 读书的地方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下独酌》 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 vs 杨万里:李白的诗更多展现了豪情与奔放,而杨万里的诗则侧重于细腻的情感与对友谊的珍视,反映出两位诗人的不同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杨万里诗文选》
  • 《宋代诗人研究》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