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饮延平萧氏庄》
时间: 2025-01-11 07:37: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饮延平萧氏庄
省郎园林秋色深,
今日何日此登临。
回溪鱼雁各自适,
细路藤竹纷交侵。
可怜风草四方动,
不废瓶罂终日斟。
满插茱萸应佳节,
时危岁华容易阴。
白话文翻译:
在深秋的省郎园林中,色彩愈发浓烈,今天又是哪一天,我来到这里登高远眺。回溪中的鱼和雁各自悠然自得,细小的小路上藤蔓和竹子纷纷交错侵占。可怜的是,四方的风草都在摇动,酒瓶也没有停止斟酒。今天插满了茱萸,正值佳节时分,但如今的时局动荡,岁月易逝,令人感到忧虑。
注释:
- 省郎:指的是一个地方名,可能是作者的故乡或游览之地。
- 登临:登高远眺,指在高处俯瞰景色。
- 回溪:指曲折的溪流,形容自然环境的优美。
- 茱萸:一种植物,传统上在重阳节插茱萸以避邪、祈福。
- 时危岁华:指时局动荡,岁月流逝,表达对未来的忧虑。
典故解析:
- 九日重阳:重阳节在农历九月九日,传统上人们会登高远望、饮酒赏菊,寓意长寿和健康。
- “可怜风草四方动”:反映了社会动荡的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善夫是明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常常借景抒情,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重阳节,正值秋季,诗人以饮酒为主题,结合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感悟和对社会动荡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开头两句描绘了“省郎园林”的秋色,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宁静之美。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将视线转向溪水、鱼雁,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与生机。细路上的藤竹相互交错,显示出自然界的生生不息。
然而,诗人并没有止步于对美景的赞美,而是通过“可怜风草四方动”一句,将诗的情感引向了对时局的反思。重阳节的欢愉与现实的动荡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到一种惆怅与无奈。最后几句提到插茱萸的习俗,虽是节日的象征,但同时也暗含了对未来的担忧:在动荡的岁月中,如何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整首诗在清丽的自然描绘中蕴含了深刻的社会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以及对现实的敏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省郎园林秋色深”:描绘了秋季的园林景色,色彩浓烈。
- “今日何日此登临”: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回溪鱼雁各自适”:自然界的生物各自安适,呈现出一种和谐的景象。
- “细路藤竹纷交侵”:描绘了小路被自然覆盖的情景,象征着自然的力量。
- “可怜风草四方动”:引入了对时局动荡的感叹。
- “不废瓶罂终日斟”:即使外界动荡,酒仍然不会停止流淌,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满插茱萸应佳节”:重阳节的习俗,寄托了对于美好生活的希望。
- “时危岁华容易阴”:点明了社会的不安,岁月的流逝让人感到忧虑。
-
修辞手法:
- 比喻与拟人:将自然景物拟人化,赋予其情感,使得诗歌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鱼雁各自适,细路藤竹纷交侵”,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以自然的美为引子,反映出作者对时光流逝和社会动荡的思考,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节日的珍视。
意象分析:
- 秋色:象征着成熟与收获,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 鱼雁:代表自由与自然的和谐。
- 藤竹:象征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观。
- 茱萸:代表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中秋节
B. 春节
C. 重阳节
D. 端午节 -
“可怜风草四方动”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自然的美
B. 社会的动荡
C. 个人的生活
D. 传统习俗
答案:
- C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郑善夫的《九日饮延平萧氏庄》和陶渊明的《饮酒》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但郑善夫更加强调了对时局的忧虑,而陶渊明则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淡泊之情。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但主题思想的相似性使得它们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互为映照。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