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怀京都旧游》

时间: 2025-04-29 01:19:43

昔年九日登临处,把酒梁王旧吹台。

今年九日登临处,江上黄华殊未开。

一川落日随朝下,万里西风送雁来。

节物可惊人更老,宦情归计两悠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昔年九日登临处,把酒梁王旧吹台。今年九日登临处,江上黄华殊未开。一川落日随朝下,万里西风送雁来。节物可惊人更老,宦情归计两悠哉。

白话文翻译:

往年重阳节我曾在这里登高,举杯畅饮于梁王的旧游台。今年重阳节再登此地,江边的黄花还未开放。夕阳洒落在河面上,万里西风送来大雁飞回。节令改变令人惊叹,我已渐渐老去,仕途和情感的归宿似乎都变得悠然自得。

注释:

  • 昔年:往年,过去的年头。
  • 九日:指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 登临:登高,指在高处游玩。
  • 梁王:指梁王(即梁元帝),在此可能指代其旧游之地。
  • 黄华:指菊花,重阳节时菊花盛开。
  • 落日:夕阳。
  • 西风:秋天的风,带着归雁的气息。
  • 节物:指节令和物候。
  • 宦情:指仕途的感受与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贺铸,字方回,号阮亭,宋代著名词人,精于词作,风格多样,时常表达对人生、时光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重阳节,正值秋季,表达诗人对旧游的怀念以及时光流逝的感慨。重阳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象征着长寿与团圆,诗人在节日的氛围中回忆往昔,感叹人生的无常。

诗歌鉴赏:

《九日怀京都旧游》是一首充满怀旧情感的诗作。诗人在重阳节重游旧地,既有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开篇提到“昔年九日登临处”,直接引入了时间的对比,显示出岁月的变迁。接下来,诗人提到“把酒梁王旧吹台”,暗含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往日欢乐的追忆。这种情感通过“江上黄华殊未开”的描写变得更加鲜明,时节的转换让人感受到深秋的冷清,映衬着诗人内心的孤独。

“落日随朝下,万里西风送雁来”两句,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变化,夕阳的消逝与大雁的归来,不仅是对季节变迁的描绘,也象征着人生的流转与归宿。最后两句“节物可惊人更老,宦情归计两悠哉”更是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生活结合,感叹岁月带来的无情和对于未来的悠然态度,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年九日登临处:回忆往年重阳节在此处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怀旧的氛围。
  • 把酒梁王旧吹台:提到曾经与友人在梁王的游乐台饮酒,说明与友人共度的欢乐时光。
  • 今年九日登临处:重游同样的地方,形成对比,突显时间的流逝。
  • 江上黄华殊未开:自然环境的变化,暗示对过往的美好时光的渴望与失落。
  • 一川落日随朝下:夕阳西下,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万里西风送雁来:西风送来归雁,传递出思乡之情与对生命的感悟。
  • 节物可惊人更老:节令变化惊人,岁月无情,诗人感慨自己逐渐变老。
  • 宦情归计两悠哉:对仕途和情感的反思,表现出一种闲适与淡泊的态度。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落日随朝下”暗示时间的流逝),对仗(如“宦情归计”与“节物可惊”的对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旧游的怀念、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一种淡泊名利、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九日:象征重阳节,代表长寿与团圆。
  • 黄华:象征秋天的美好与生命的短暂。
  • 落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西风:传递着归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悟。
  • 大雁:象征归属与团聚,反映人对故乡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九日”指的是哪个节日? A. 中秋节
    B. 重阳节
    C. 春节
    D. 端午节

  2. 诗人表达了对往年旧游的什么情感? A. 伤心
    B. 怀念
    C. 恨意
    D. 无所谓

  3. 诗中提到的“宦情归计两悠哉”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A. 对仕途的失望
    B. 对家庭的思念
    C. 对爱情的追求
    D. 对金钱的渴望

答案:1.B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词对比

  • 贺铸的《九日怀京都旧游》与杜甫的《登高》均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过往的怀念,两者都在重阳节这一特定时刻,唤起了对时间流逝的思考,但贺铸更注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更具壮阔的历史观和人文关怀。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贺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