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其八天门泉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原文展示:
泠泠云外泉,的的岩光入。
静若僊监开,寒疑玉龙蛰。
时应下鹿群,迹印青苔湿。
白话文翻译:
清澈的泉水从云外流出,阳光透过岩石照射下来。
它静谧得如同仙境开启,寒冷得让人怀疑是玉龙在潜伏。
时常有鹿群在这里经过,湿润的青苔上留下了它们的足迹。
注释:
- 泠泠:形容水声清凉悦耳。
- 的的:形容光线照耀的样子。
- 僊监:指仙境,形容宁静。
- 寒疑:寒冷得让人怀疑。
- 玉龙:比喻泉水的清澈和寒冷。
- 下鹿群:指鹿群下山。
- 迹印青苔湿:鹿的足迹在青苔上留下湿印。
典故解析:
“玉龙”用来比喻泉水的清冷,古代文人常用龙的形象来象征水的灵动和神秘。泉水流淌的场景,表达了自然的幽美与神秘,也是道教文化中对自然的崇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字云卿,号东溪,宋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景物,关注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梅尧臣游嵩山时,描绘了天门泉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嵩山作为名山,历史悠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与历史。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天门泉》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天门泉的清冷与宁静。开篇以“泠泠云外泉”引入,生动地展现了泉水的清澈与悦耳的流水声,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接着用“静若僊监开”来形容泉水的宁静,仿佛置身于仙境,表现了自然的恬静与和谐。
“寒疑玉龙蛰”则运用了一种对比的手法,清泉如玉龙般寒冷,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似乎在暗示泉水的深邃与无限。最后一句“时应下鹿群,迹印青苔湿”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生态的和谐,鹿群的出现使得整幅画面更加生动,增添了诗的动态感和生命力。
整首诗在意象的营造上极具特色,梅尧臣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优雅的语言,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热爱。此外,诗中蕴含的淡淡哲思,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思考,显示了诗人深邃的心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泠泠云外泉:描绘泉水从云外流出的情景,突出水的清凉。
- 的的岩光入:描绘阳光透过岩石的影像,增强画面的立体感。
- 静若僊监开:比喻泉水的静谧,给人一种幽雅的感觉。
- 寒疑玉龙蛰:用“寒”和“疑”描绘泉水的寒冷,增添神秘感。
- 时应下鹿群:描写鹿群的出现,活跃了画面。
- 迹印青苔湿:强调自然生态的和谐,留下的湿印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存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泉水比作玉龙,生动形象。
- 拟人:以“寒疑”表现泉水的特性,增加了感情。
- 对仗:如“泠泠”和“的的”的对比,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天门泉的清冷与静谧,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传达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泉水:象征着清新与生命。
- 阳光:象征着光明与温暖,体现自然的生机。
- 鹿群:象征着自然的和谐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泠泠云外泉”中的“泠泠”是用来形容什么?
A. 清凉的水声
B. 明亮的阳光
C. 幽静的环境 -
“寒疑玉龙蛰”中的“玉龙”象征什么?
A. 鲜花
B. 清澈的泉水
C. 高山 -
诗中提到的“鹿群”是指什么?
A. 代表人类
B. 自然生态的一部分
C. 传说中的动物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梅尧臣的《天门泉》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观,但王维的诗强调了幽静的氛围和对心灵的启迪,而梅尧臣则更注重泉水的清澈与生命的活力。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在风格和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