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汤半村西游》
时间: 2025-01-22 23:45: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汤半村西游
作者: 朱诚泳 〔明代〕
千里来游百二州,又骑羸马向西游。
萧条自叹冯唐发,凋弊谁怜季子裘。
渭水断鸿投远渚,陇山落木动高秋。
老怀料得行吟惯,不似寻常动别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送别朋友汤半村时的心境。诗人远道而来游历了百二州,骑着一匹瘦弱的马向西方而去。面对萧条的境遇,诗人感叹自己如同冯唐一般的遭遇,感叹谁会怜惜季子那件破旧的裘衣。渭水边的鸿雁投向远处的沙洲,陇山的落叶在高秋的风中轻轻摇动。老怀自知习惯于吟唱,不会像寻常人那样因别离而感到愁苦。
注释:
- 羸马:指瘦弱的马,暗示旅途艰辛。
- 冯唐:指唐代的冯唐,虽有才华但仕途不顺,象征被怠慢的人。
- 季子裘:季子是春秋时期的季札,裘衣则暗示被忽视与贫困。
- 渭水:渭河,古代著名的河流,常用作诗歌中的意象。
- 高秋:指秋天,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凋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诚泳,明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人生哲思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送别朋友之际,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和离别之感的思考,恰逢高秋时节,情感愈发浓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现了送别时的复杂心境。开头两句,诗人以“千里来游百二州”的景象引入,表达了长途旅行的艰辛,随之“又骑羸马向西游”则传达了旅途的孤独与无奈。诗人在此将自己与古人冯唐做比较,意在强调自己的失落与被忽视。接下来的“萧条自叹冯唐发,凋弊谁怜季子裘”,更是用季子裘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映射出自己的处境。
在自然意象上,“渭水断鸿”和“陇山落木”分别代表了离别的伤感和高秋的萧瑟,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寂。而最后两句则转向自我反省,表明诗人虽经历别离,但已习惯于这样的情感,不再像常人那样沉浸于离愁之中。这种情感的转变,使整首诗在悲怆中带有一丝淡然的哲思,显得尤为动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千里来游百二州:形容长途旅行,表示诗人经历了广阔的土地。
- 又骑羸马向西游:突出旅途的艰辛,羸马象征着不易。
- 萧条自叹冯唐发:以冯唐自况,感叹自己遭遇的凄凉。
- 凋弊谁怜季子裘:引述古代人物,以表达自己被冷落的感触。
- 渭水断鸿投远渚:渭水与鸿雁相结合,渲染离别的意境。
- 陇山落木动高秋:秋天的落叶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老怀料得行吟惯:诗人自知经历丰富,习惯了吟唱。
- 不似寻常动别愁:强调自己对别离的感悟与常人的不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羸马”比作自己的身世,形象生动。
- 对仗:全诗句式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 意象对比:如“渭水”和“陇山”形成自然与人文的对比,丰富了诗的层次。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传达出诗人虽有离愁,但已逐渐习惯与接受,展现了哲学思考的深度。
意象分析:
- 羸马:象征艰辛的旅途与困境。
- 冯唐、季子:古人借代,强调被忽视与命运的无常。
- 渭水、陇山:自然景物,映衬诗人的情感。
- 高秋:时间的象征,传达生命的脆弱与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羸马”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美丽的风景
- B. 艰辛的旅途
- C. 丰收的季节
-
诗中提到的“冯唐”代表了什么?
- A. 有才华但遭遇不顺的人
- B. 诗人的朋友
- C. 一位伟大的将军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态度是:
- A. 痛苦
- B. 平常
- C. 欢喜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离别情感,但更侧重于友情的深厚与离别时的惆怅。而朱诚泳的《送汤半村西游》则更注重对自我处境的反思与哲思,展现了不同的情感深度与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