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其一 和南徐树》
时间: 2025-04-27 21:45: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 其一 和南徐树
作者:傅义
何处游踪犹入梦,栖霞岭与长江。
狂来掠句似强梁,兢兢枫片瘦,凛凛苇鞭长。
一路红光多得意,也曾顾及衰杨。
怜他委实饱经霜。
波涛催迈往,霞绮示文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游踪飘渺如梦,栖霞岭和长江的景色交织在一起。诗人感受到狂风掠过,像是强行折断的句子,枫叶瘦弱,芦苇摇曳。一路上红光闪烁,心中颇感得意,自然也会想到那衰败的杨树。怜惜那些经历风霜的树木。波涛汹涌,催促着我向前,霞光绚丽,展现着文章的美丽。
注释:
- 游踪:游玩的踪迹。
- 栖霞岭:山名,指栖霞山,景色秀丽。
- 长江:我国最长的河流,象征着浩瀚与奔腾。
- 狂来:形容风势猛烈。
- 枫片瘦:枫树的叶子,经历风霜后显得瘦弱。
- 苇鞭长:芦苇的茎长而摇曳,形象生动。
- 衰杨:指衰老的杨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无情。
- 波涛催迈往:波涛的声音催促着我前行,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傅义,现代诗人,致力于古典诗词的创作与研究,其作品常常蕴含着丰富的自然意象和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对自然景色的沉浸之中,诗人借助景物抒发个人情感,展现出对生命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临江仙”为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体悟。开篇通过“何处游踪犹入梦”的提问,引出梦幻般的景色,带有一丝迷离与幻想。接着提到“栖霞岭与长江”,将山水交织,构成一幅美丽的图景,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狂来掠句似强梁”,诗人用形象的比喻,将狂风的侵袭比作强行的撕扯,传达出自然的无情与力量。随后的“兢兢枫片瘦,凛凛苇鞭长”,则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秋冬时节自然的萧瑟与坚韧。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反映出生命的脆弱与坚强共存的哲理。
最后两句“波涛催迈往,霞绮示文章”,既是对未来的展望,也是对写作的启示,强调了自然景色的灵感激荡。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呈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时间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何处游踪犹入梦:游踪飘渺,似乎在梦中。
- 栖霞岭与长江:描绘栖霞岭的美景与长江的壮阔。
- 狂来掠句似强梁:狂风如同强行撕扯的句子,暗含不安。
- 兢兢枫片瘦,凛凛苇鞭长:秋天的枫叶瘦弱,芦苇摇曳,传达萧瑟之感。
- 一路红光多得意,也曾顾及衰杨:一路上红光闪烁,回顾衰败的杨树,感怀时光。
- 怜他委实饱经霜:怜惜经历风霜的树木,象征坚韧。
- 波涛催迈往,霞绮示文章:波涛催促前行,霞光展现写作的灵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狂风比作强梁,形象生动。
- 拟人:枫片与苇鞭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增加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和意象上都体现了对仗的美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生命、时间与自然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游踪:象征着人生的漂泊与追寻。
- 枫片与苇鞭:象征自然的脆弱与坚韧,体现生命的两面。
- 波涛与霞光:象征着未来的希望与灵感的闪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栖霞岭”是指什么? A. 一座大山
B. 一条河流
C. 一种植物 -
“狂来掠句似强梁”中的“强梁”指的是什么? A. 强烈的风
B. 强壮的树木
C. 强烈的情感 -
诗中提到的“衰杨”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自然的美丽
C. 诗人的理想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傅义的《临江仙》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但傅义更侧重于内心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李白则强调豪放与壮阔的气势。
参考资料:
- 《现代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解读》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