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九日)》

时间: 2025-02-04 15:34:06

拂槛晓云鲜。

销暑楼危竦半天。

曾是携宾当荐九,开筵。

度水萦山奏管弦。

黄菊映华颠。

千骑重来已六年。

楼下东流当日水,依然。

更对周旋旧七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乡子(九日)
作者:葛胜仲 〔宋代〕

拂槛晓云鲜。
销暑楼危竦半天。
曾是携宾当荐九,开筵。
度水萦山奏管弦。

黄菊映华颠。
千骑重来已六年。
楼下东流当日水,依然。
更对周旋旧七贤。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云彩映衬着窗前的栏杆,显得格外鲜艳。
炎热的夏天已过去,楼台高耸入云,仿佛在半空之中。
曾经是邀请朋友共庆重阳佳节,开设宴席。
在水流环绕的山间,奏响了管弦乐器的曲调。

黄菊盛开映照着华丽的山顶。
骑马的千军再度归来,已过去了六年。
楼下,东流的水依旧是当年那条河流,毫无变化。
再对着旧友七贤,彼此周旋畅谈。


注释:

字词注释:

  • 拂槛:轻轻拂动栏杆。
  • 晓云鲜:清晨的云彩鲜艳。
  • 销暑:消除暑气。
  • :高耸,直立。
  • 荐九:推荐重阳节的饮酒习俗。
  • 开筵:设宴。
  • 度水萦山:水流环绕着山。
  • 奏管弦:演奏乐器。
  • 黄菊:象征重阳节的菊花。
  • 千骑:形容归来的骑兵。
  • 重来:再次来到。
  • 依然:仍然,毫无变化。
  • 周旋:交往,交谈。

典故解析:

  • 九日:重阳节,古时人们有登高、赏菊、饮酒的习俗,象征长寿。
  • 七贤:指古代的文人雅士,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与追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胜仲,字子升,号云峰,宋代诗人,擅长词,风格清新自然,常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九月九日重阳节,诗人通过描写晨景、宴席与友人,表达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南乡子(九日)》以清晨的美景作为开篇,展现了夏去秋来的时节交替。诗中描绘的楼台与黄菊,传达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忧伤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重阳节的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人通过“千骑重来已六年”这一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对旧友的思念,深切地引发读者对友情与岁月的思考。整首词以悠扬的乐曲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惆怅的氛围,使人不禁沉浸于对过往的回忆中。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拂槛晓云鲜:清晨的云彩衬托着窗前的栏杆,透露出清新的气息。
  2. 销暑楼危竦半天:夏日的炎热已过去,楼台高耸,似乎直插云霄。
  3. 曾是携宾当荐九,开筵:曾经邀请朋友共庆重阳,设下宴席。
  4. 度水萦山奏管弦:在水流环绕的山中,乐声悠扬,渗透着自然的和谐。
  5. 黄菊映华颠:黄菊盛开,映衬着华丽的山顶,象征着重阳节的到来。
  6. 千骑重来已六年:骑兵再次归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变迁。
  7. 楼下东流当日水,依然:楼下的河水依然流淌,恰如往昔,彰显了时光的恒久。
  8. 更对周旋旧七贤:再次与昔日的七位贤士交谈,表达对旧友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楼台比作高耸的云,增强了视觉的冲击力。
  • 对仗:整首词的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水流似乎有生命般依然流动,赋予了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重阳节的庆祝与对友人旧日时光的怀念,抒发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晓云:象征清新与希望。
  • 黄菊:象征重阳节与长寿。
  • 楼台:代表人们的聚会与交流。
  • 水流: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永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苏轼
    c) 葛胜仲
    d) 杜甫

  2. “千骑重来已六年”中的“千骑”指的是什么?
    a) 千马
    b) 骑兵
    c) 朋友
    d) 诗人

  3.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中秋节
    b) 重阳节
    c) 春节
    d) 端午节

答案:

  1. c) 葛胜仲
  2. b) 骑兵
  3. b) 重阳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王之涣)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相比,葛胜仲的作品更注重细腻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的描写,而王之涣则强调了壮丽的景色与豪放的气概。两者在主题上都与重阳节有关,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