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春雪)》
时间: 2025-02-04 13:32: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乡子(春雪)
作者: 张鎡〔宋代〕
翠袖怯春寒。对雪偏宜傍彩阑。
弱骨丰肌无限韵,凭肩。
共看南窗玉数竿。
羔酒莫留残。
更觉娇随饮量宽。
小立妖娇何所似,风前。
柳絮飞时见牡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雪景。春寒料峭,身穿翠袖的女子因寒冷而显得娇羞。雪花飘落,她站在彩色栏杆旁,显得格外动人。她的身材纤细,却蕴含着无限的韵味,倚靠在肩头,和我一起欣赏南窗外那几株玉兰花。喝着羔酒,不愿留下任何残余,愈发觉得她的娇美随着酒量的增加而显得随意。她小巧地站立在风前,犹如那飞舞的柳絮映衬着盛开的牡丹。
注释
- 翠袖:绿色的袖子,指女子的衣袖,形容她的娇美。
- 怯春寒:因春寒而感到羞怯。
- 玉数竿:指几株玉兰花,形容花的洁白。
- 羔酒:一种酒,通常用来形容清淡的酒。
- 妖娇:形容女子娇美的样子。
- 柳絮:指柳树的絮状花絮,象征春天的到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鎡,字子华,宋代词人,主要活跃于北宋时期。他的词风细腻,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作品多展现温婉柔美的风格。
创作背景
南乡子系列多是描绘春景,结合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此词创作于春天,表达了诗人对春雪的赞美和对美人情感的寄托。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描绘春雪的意象,将春天的寒冷与女子的娇美结合在一起,表达出一种独特的美感。开头两句以“翠袖怯春寒”引入,生动地刻画了女子面对春寒的怯弱,暗示了她的娇羞与柔弱。接下来的“对雪偏宜傍彩阑”,则将这份娇羞与雪的纯洁结合,展现出一种恬静而灵动的美。
词中提到“弱骨丰肌无限韵”,描述了女子的身材,虽显纤细却极具风韵,仿佛在说,内在的韵味远胜于外表的纤细。诗人与她共赏南窗外的玉兰,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份悠闲与安宁。而“羔酒莫留残”则展示了二人之间的亲密关系,酒的轻松与愉悦让整个场景更加生动。
最后一句“柳絮飞时见牡丹”,通过柳絮与牡丹的对比,进一步强调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绽放,象征着爱情的美好与生机。这首词不仅描绘了春雪的意境,也表达了对美人和春天的赞美,充满了诗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翠袖怯春寒:描写女子身着翠绿衣袖,因春天的寒冷而显得羞怯。
- 对雪偏宜傍彩阑:在雪中,她恰好依靠在彩色栏杆旁,形成鲜明的对比。
- 弱骨丰肌无限韵:女子虽身材纤细,但却暗含无限韵味。
- 凭肩:亲密的动作,展现二人之间的关系。
- 共看南窗玉数竿:二人一起欣赏窗外的玉兰花。
- 羔酒莫留残:表达对美酒的欣赏与珍惜,意在享受当下。
- 更觉娇随饮量宽:随着酒量的增加,女子的娇美似乎更加明显。
- 小立妖娇何所似,风前:女子站立在风中,娇美的姿态引人注目。
- 柳絮飞时见牡丹:春天的柳絮飞舞,正是牡丹花开的季节,象征生命的绚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美与春天的自然景象结合,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词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春雪与女子的形象,表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活力,传达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情的赞美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袖:象征着青春与娇美。
- 春寒:暗示着生命的脆弱与不易。
- 雪:象征着纯洁与美丽。
- 玉兰:代表着生命的绽放与美好。
- 羔酒:象征着生活的享受与轻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羔酒”是指什么?
A. 一种肉类
B. 一种酒
C. 一种花 -
“翠袖怯春寒”中,“怯”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羞怯
C. 生气 -
诗中提到的“柳絮”象征什么?
A. 冬天
B. 春天
C. 秋天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张鎡与李清照的词作都展示了对自然与人情的细腻描写,但张鎡的词更侧重于春天的意象与温柔的情感,而李清照则常带有更多的忧伤与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