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 其二》

时间: 2025-01-26 23:30:51

人事有酬酢,山居方寂寥。

三时缠宿疾,十月见生朝。

瘦骨添绵护,枯肠怯酒浇。

为予歌一曲,亦足慰无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月 其二 王炎 〔宋代〕

人事有酬酢,山居方寂寥。 三时缠宿疾,十月见生朝。 瘦骨添绵护,枯肠怯酒浇。 为予歌一曲,亦足慰无聊。

白话文翻译:

人们之间有应酬,而我独居山中感到寂寥。 长期受疾病困扰,到了十月才迎来生日。 瘦弱的身体需要更多的保护,枯竭的心灵害怕酒精的刺激。 请为我唱一首歌,也足以慰藉我的无聊。

注释:

  • 酬酢:指朋友之间的应酬交往。
  • 寂寥:形容孤独寂寞。
  • 三时:指春、夏、秋三季,这里泛指长时间。
  • 宿疾:长期未愈的疾病。
  • 生朝:生日。
  • 绵护:像绵一样的保护,形容对身体的细心照顾。
  • 枯肠:比喻心灵枯竭。
  • 怯酒浇:害怕用酒来浇愁,因为酒可能会加重心灵的负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炎(1137-1216),字晦叔,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南宋文学家、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之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山居生活中的孤独和对生活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炎在山居时所作,表达了他因长期疾病和孤独生活而感到的无聊和寂寞。诗中透露出对人际交往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山居生活的孤独和寂寞。首句“人事有酬酢,山居方寂寥”直接点出了作者与世隔绝的状态,与外界的应酬形成了鲜明对比。中间两句“三时缠宿疾,十月见生朝”则表达了作者长期受疾病困扰,直到十月才迎来生日的情景,透露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健康的渴望。最后两句“瘦骨添绵护,枯肠怯酒浇”则进一步描绘了作者身体的虚弱和心灵的枯竭,以及对酒精的畏惧。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对山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对人际交往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人事有酬酢,山居方寂寥”:首句通过对比人事的应酬和山居的寂寥,突出了作者的孤独感。
  2. “三时缠宿疾,十月见生朝”:中间两句通过时间的流转和疾病的缠绵,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健康的渴望。
  3. “瘦骨添绵护,枯肠怯酒浇”:最后两句通过对身体的描绘和对心灵的表达,进一步加深了作者的孤独和寂寞。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人事的应酬和山居的寂寥的对比,突出了作者的孤独感。
  • 比喻:用“瘦骨添绵护”比喻身体的虚弱,用“枯肠怯酒浇”比喻心灵的枯竭。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作者在山居生活中的孤独和对生活的感慨。通过对山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际交往的渴望和对健康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寂寥:形容孤独寂寞。
  • 宿疾:长期未愈的疾病。
  • 生朝:生日。
  • 瘦骨:形容身体虚弱。
  • 枯肠:比喻心灵枯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人事有酬酢”指的是什么? A. 朋友之间的应酬交往 B. 山中的寂静 C. 疾病的困扰 答案:A

  2. “三时缠宿疾”中的“三时”指的是什么? A. 春、夏、秋三季 B. 早、中、晚三个时段 C. 三个季节的疾病 答案:A

  3. “枯肠怯酒浇”中的“枯肠”比喻什么? A. 心灵枯竭 B. 身体虚弱 C. 害怕酒精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山居生活的宁静和孤独。
  • 杜甫的《春望》: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王炎的《九月 其二》:两者都表达了山居生活的宁静和孤独,但王维的诗更多地展现了自然的美,而王炎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生活的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炎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王炎诗集》:收录了王炎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其诗歌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