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南溪汎舟》

时间: 2025-01-22 13:49:10

节过重阳菊未花,且随白露汎蒹葭。

十年自卧沧江雨,九月虚浮汉水槎。

鼓角城头当落日,楼台天上敛残霞。

不须却羡龙山会,定少林光似若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南溪汎舟
作者: 于慎行 〔明代〕

节过重阳菊未花,
且随白露汎蒹葭。
十年自卧沧江雨,
九月虚浮汉水槎。
鼓角城头当落日,
楼台天上敛残霞。
不须却羡龙山会,
定少林光似若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过后,菊花尚未盛开的情景,诗人决定顺着白露的时节,泛舟于芦苇荡中。诗人回忆自己在沧江边漂泊的十年,九月份的汉水上,感觉一切都显得虚浮。在落日的余辉中,城头的号角声响起,天上的楼台也笼罩在残霞之中。诗人不必羡慕龙山的聚会,因为那里的光辉与他的心境是无法相比的。

注释

  • 重阳: 指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 白露: 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九月初。
  • 汎舟: 泛舟,指在水上漂流。
  • 沧江: 指长江,象征漂泊与远行。
  • 汉水: 指汉江,也是一个重要的水系。
  • 鼓角: 指城头的军号声,象征战事与边疆。
  • 龙山会: 可能指的是某种盛会或聚会,与自然景观结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于慎行,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歌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重阳节前后,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欣赏以及对人生经历的感慨。时值秋季,诗人的心境与季节相呼应,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沉思与感悟。开篇提到“节过重阳菊未花”,立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秋意渐浓的时节。重阳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象征着团圆和重阳登高,而诗人却发现菊花尚未绽放,暗示了生命的流逝与时光的无情。接着,诗人选择“随白露汎蒹葭”,以水面荡漾的芦苇为伴,营造出一种恬淡而孤独的氛围。

“十年自卧沧江雨”,诗人用“十年”这一时间单位,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与思考,似乎在感慨人生的流逝与无奈。紧接着落日的描绘,“鼓角城头当落日,楼台天上敛残霞”,将画面推向了黄昏,增添了一丝忧伤的美感。落日的余晖与城头号角的声音,传达了生命的短暂与战斗的激烈。

最后一句“不须却羡龙山会”,诗人自信地表明自己不羡慕他人的聚会,反而在内心中找到了一种宁静与满足。这种对自我内心的坚守,体现了诗人豁达的胸怀与洒脱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节过重阳菊未花: 指重阳节已过,却看不到菊花的盛开,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且随白露汎蒹葭: 诗人选择在白露时节泛舟,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与依恋。
  • 十年自卧沧江雨: 反思自己在沧江边生活的十年,表达对人生经历的深刻思考。
  • 九月虚浮汉水槎: 形容汉水的漂浮感,暗示着人生的无常。
  • 鼓角城头当落日: 落日中的号角声,营造出一种壮丽而孤独的气氛。
  • 楼台天上敛残霞: 天空中的残霞与楼台相映成趣,展现出一种美丽的景象。
  • 不须却羡龙山会: 诗人对他人聚会的淡然态度,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足。

修辞手法:

  • 对比: 将重阳节与菊花未开形成对比,表现时间的无情。
  • 意象: 落日、蒹葭等意象交织,营造出自然的景象与内心的情感。
  • 比喻: “汉水槎”暗指人生的漂泊与虚无。

意象分析

  • 重阳: 背负传统文化的节日,象征着团圆与思念。
  • 菊花: 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美丽,但在此却未开,带有遗憾之意。
  • 沧江与汉水: 象征着漂泊与流逝的时光,暗示了生命的无常。
  • 落日与残霞: 代表着生命的终结与美好的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重阳节在农历的哪个月份?

    • A. 八月
    • B. 九月
    • C. 十月
  2. “十年自卧沧江雨”中“卧”字的意思是?

    • A. 睡觉
    • B. 躺卧
    • C. 生活
  3. 诗中提到的“龙山会”可能代表什么?

    • A. 自然景观
    • B. 盛大的聚会
    • C. 战争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比,两首诗都在重阳时节,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于慎行的诗更侧重于个人的内心感受与自然的描写,而王维的诗则更突出家国情怀与人际关系。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