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啬薇叶暗》

时间: 2025-02-04 17:00:24

啬薇叶暗。

满架浓阴风不乱。

午酒才醒。

历历黄鹂枕上听。

此情难遣。

不比红蕉心易展。

要识离愁。

只似杨花不自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啬薇叶暗
作者: 佚名 〔宋代〕

啬薇叶暗。满架浓阴风不乱。
午酒才醒。历历黄鹂枕上听。
此情难遣。不比红蕉心易展。
要识离愁。只似杨花不自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的意思是:啬薇的叶子暗淡无光,浓密的阴影布满了架子,微风轻轻吹来,却并不搅动这份静谧。刚刚醒来,喝了午酒,耳畔清晰地听到黄鹂在枕边鸣叫。这种情感难以排遣,不像红蕉那样能够轻松展露。要想真正了解离愁的滋味,就像杨花一样,根本无法自由飞舞。

注释

  • 啬薇:一种植物,常用来比喻情感的细腻和脆弱。
  • 黄鹂:一种鸟,鸣叫清脆,常象征美好的声音和春天的来临。
  • 红蕉:蕉叶,象征生机和希望。
  • 杨花:杨树的花,轻盈飘散,象征着无奈的离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该词作者不详,但可以推测为宋代词人。宋代时,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峰期,词人们往往以细腻的情感和生活的观察为题材,表达个人的情绪。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风气较为开放的时期。词人可能处于一种失落或感伤的情绪中,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体验的结合,反映了内心的孤独和对离愁的深刻感受。

诗歌鉴赏

《减字木兰花·啬薇叶暗》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词作,展现了词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与感悟。首句“啬薇叶暗”引入了阴郁的氛围,暗示了内心的忧伤和压抑。紧接着“满架浓阴风不乱”,通过“浓阴”与“风不乱”的对比,传达了一种静谧而又沉重的气氛,这种气氛正如词人此刻的心情。

午后的酒醒来后,耳边却传来黄鹂的鸣叫,似乎又增添了一丝生机,但“此情难遣”却将这种生机与内心的离愁形成鲜明对比。后面的“红蕉心易展”表明词人对轻松自在的向往,而后一句“只似杨花不自由”,则用杨花的飘散,形象地比喻了离愁的无奈与束缚,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词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描绘了一幅充满愁绪的画面,展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词人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离愁的深刻认识,使得整首词在情感上具有了极强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啬薇叶暗:以自然景象开篇,表现一种阴郁的情感。
  • 满架浓阴风不乱:强调静谧,内心的波动与外部环境的平静形成对比。
  • 午酒才醒:透露出一种懒散的状态,暗示词人对生活的无奈。
  • 历历黄鹂枕上听:黄鹂的鸣叫是生活的美好,却又与内心的忧伤形成强烈反差。
  • 此情难遣:表达对情感的无能为力。
  • 不比红蕉心易展:通过植物比喻,表现对自由的渴望。
  • 要识离愁:直截了当地提出主题。
  • 只似杨花不自由:用杨花的漂泊象征离愁的无奈与无处可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啬薇、黄鹂、红蕉和杨花作为情感的象征,增强了意象的表现力。
  • 对仗:如“浓阴风不乱”与“黄鹂枕上听”,形成了韵律美。
  • 拟人:黄鹂的鸣叫仿佛在与词人对话,使情感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词围绕“离愁”展开,表现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对自由的渴望。词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观紧密结合,展现出一种深沉而又无奈的美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啬薇:象征细腻的情感,暗示内心的脆弱。
  • 黄鹂:象征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 红蕉: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由。
  • 杨花:象征离愁的无奈与漂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黄鹂”象征什么?

    • A. 自由
    • B. 离愁
    • C. 生活的美好
    • D. 失落
  2. 词中“此情难遣”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轻松愉快
    • B. 无奈与痛苦
    • C. 希望与向往
    • D. 忧伤与快乐

答案

  1. C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这首词同样表现了对情感的细腻描绘,但李清照的词更显柔情,而《减字木兰花》则更具一份沉重的思考与无奈。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相关研究论文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