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其三》

时间: 2025-01-24 10:02:13

西山岩桂。

常恨香闻烟雨外。

何似君家。

戏彩堂前早试花。

黄金千粟。

风撼芳条香馥馥。

一剪无多。

桃李漫山奈俗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 其三
西山岩桂。常恨香闻烟雨外。
何似君家。戏彩堂前早试花。
黄金千粟。风撼芳条香馥馥。
一剪无多。桃李漫山奈俗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西山上的岩桂,常常遗憾它的香气只在烟雨之外飘散。比起你家,倒不如在戏台前早早试花。黄金般的千粟,风摇曳着芳香的枝条,香气四溢。一剪的花朵并不多,而山上的桃李却满是,究竟与世俗有什么关系呢?

注释:

  • 西山岩桂:西山上的岩桂,指的是一种香气四溢的植物。
  • 香闻烟雨外:香气在烟雨之外飘散,常常让人惋惜。
  • 君家:指的是对方的家。
  • 戏彩堂:戏台的场所,表示一种生活情趣。
  • 黄金千粟:形容丰盈的稻穗(或其他植物),色泽仿佛黄金。
  • 风撼芳条:风摇动着芳香的枝条。
  • 桃李漫山:桃树与李树遍布山间,表达人间的繁华与世俗的喧嚣。

典故解析:

此词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桃李”常用于比喻人际关系,象征着美好的友谊或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紫芝(约1080年-约1150年),字子美,号紫芝,宋代词人,擅长写词,有着深厚的文学修养。他的词风清新洒脱,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繁华的淡然态度。

诗歌鉴赏:

《减字木兰花 其三》是一首以自然景象为背景的抒情词,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优美景色的向往和对世俗繁华的淡然。开头描绘西山的岩桂,点出香气常常被雨雾遮拦,展现出一种幽静的美感。接着通过对比,提到对方的家,暗示在轻松的戏台前试花的乐趣,体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后半部分“黄金千粟”与“桃李漫山”两句,进一步描绘出丰收的景象和繁盛的桃李,似乎在赞美世间的美好,然而“奈俗何”则又带有一丝对世俗的反思和淡然,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整首词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细腻,展现了周紫芝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西山岩桂:描绘景象,给人以清幽的感觉。
  2. 常恨香闻烟雨外:表达对美好事物被遮掩的遗憾。
  3. 何似君家:引入对方,表达一种亲切的情感。
  4. 戏彩堂前早试花:生动展现生活情趣。
  5. 黄金千粟:用色彩感强烈的比喻,描绘丰收的景象。
  6. 风撼芳条香馥馥:风的动感与香气的浓郁交织,增强了自然的气息。
  7. 一剪无多:简单而意蕴深远,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8. 桃李漫山奈俗何:最后一句唤起哲理的思考,超然于世俗之上。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黄金”来形容稻穗,增强视觉效果。
  • 拟人:风撼动芳条,给自然赋予生命。
  • 对仗:全词结构工整,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的主题在于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世俗繁华的淡然,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岩桂:象征着孤独、清雅的美。
  • :象征着美好与珍惜。
  • 桃李:象征着繁华、世俗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世俗的反思
    C. 以上皆是

  2. “黄金千粟”中的“黄金”用来形容什么?
    A. 钱财
    B. 稻穗
    C. 夕阳

  3. 诗中提到的“君家”是指谁?
    A. 朋友
    B. 诗人自己
    C. 不详

答案: 1.C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秦观《踏莎行》

诗词对比:

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相比,周紫芝的词更显轻盈与细腻,苏轼则更显豪放与壮阔。两者都在各自的风格中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