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见诸公咏梅之什因用其韵率作者同赋》

时间: 2025-01-12 00:01:45

影落林塘凹,斜入茅檐角。

月黑缟袂逢,天寒翠袖薄。

世无杜陵人,清吟久零落。

诗魂不可招,远水谁当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影落林塘凹,斜入茅檐角。
月黑缟袂逢,天寒翠袖薄。
世无杜陵人,清吟久零落。
诗魂不可招,远水谁当酌。

白话文翻译:

影子落在林塘的凹处,斜斜地映入茅草屋檐的角落。
月黑时,白色的衣袂恰好相逢,天寒时,青色的袖子显得薄弱。
世上已无杜甫那样的人,清雅的吟唱早已消逝。
诗的灵魂无法召唤,远处的水流,谁来品尝呢?

注释:

  • 影落林塘凹:影子落在林塘的凹处,指环境中的影子变化。
  • 茅檐角:茅草屋的屋檐角,表示一种朴素的乡村景象。
  • 缟袂:白色的衣袂,象征清雅与高洁。
  • 翠袖薄:天寒时青色的袖子显得薄弱,表现出寒冷的感受。
  • 杜陵人:指唐代诗人杜甫,象征着高洁的诗人。
  • 清吟:指清雅的吟唱。
  • 诗魂不可招:诗的灵魂无法召唤,表达对诗歌的渴望与无奈。
  • 远水谁当酌:远处的水流,谁来品尝,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追寻与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吕,宋代诗人,生活于诗歌繁荣的时代,其作品多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为主题,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寂静的夜晚,诗人面对寒冷的环境与孤独的心境,感叹当代诗人之少,抒发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过往佳作的怀念。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象,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对诗歌的渴望。开头两句“影落林塘凹,斜入茅檐角。”以生动的意象展现出一个幽静的夜晚,影子与环境的融汇,显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着“月黑缟袂逢,天寒翠袖薄。”以微妙的对比,营造出寒冷与孤寂的氛围,白色衣袂与青色袖子的碰撞,似乎在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世无杜陵人,清吟久零落。”进一步表露了诗人对当代无有像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的失落感,清吟的消逝让人倍感无奈。最后两句“诗魂不可招,远水谁当酌。”以诗魂的不可招唤,强调了对创作灵感的渴求与对未来的迷茫,远水象征着远方美好的事物,却无人能去品味。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深切反映了他对诗歌的执着与对人世沧桑的感慨,成为了对诗人情怀的深刻写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影落林塘凹:描绘了夜晚宁静的景象,影子在水边凹处的变化,给人一种静谧而美好的感觉。
  2. 斜入茅檐角:影子斜斜地映入茅草屋檐,显示出一种朴素的乡村气息。
  3. 月黑缟袂逢:在黑暗的夜晚,白色衣袂与黑夜相逢,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4. 天寒翠袖薄:寒冷的天气让青色的袖子显得薄弱,反映出孤独的心境。
  5. 世无杜陵人:对诗人杜甫的怀念,感叹现在已经无这样的伟大诗人。
  6. 清吟久零落:清雅的吟唱已经很久未见,表现出对诗歌创作的失落感。
  7. 诗魂不可招:诗的灵魂无法召唤,暗示了创作灵感的缺失。
  8. 远水谁当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寻,却无人能够品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环境影像与内心情感结合,产生共鸣。
  • 对仗:如“月黑缟袂逢,天寒翠袖薄”,通过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诗魂的不可招唤,赋予了诗歌一种生命。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诗人内心的孤独,表达了对伟大诗人及清雅吟唱的怀念,体现了对诗歌创作的执着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过去与记忆。
  • :代表清静与孤寂。
  • 林塘: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衣袂:象征清雅与高洁的追求。
  • 诗魂:代表创作灵感与艺术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杜陵人”是指哪位诗人? A. 白居易
    B. 杜甫
    C. 李白
    D. 王维

  2. “影落林塘凹”中的“林塘”指的是? A. 山林
    B. 水边的林地
    C. 田野
    D. 城市

  3. 诗中“远水谁当酌”意思是? A. 远方的水流,谁来品尝
    B. 远处的河流,没人欣赏
    C. 远方的事物,没人关注
    D. 远处的美景,无法到达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李吕的作品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比较:两者都表现出对孤独的感受,但李吕更多地强调了对诗歌的渴望与追寻,而杜甫则在家国情怀上更为深刻。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李吕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