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同潘景升吴翁晋卜伯符孙燕诒苏汝载家仲玄御登牛首山绝顶留宿僧院诘朝又游献花岩三首 其三 游献花岩》
时间: 2025-02-04 16:07: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朝古寺挂岩阿,
揽胜盘纡石磴多。
风动佛幢时弄影,
云深樵径但闻歌。
松涛似涌千峰去,
剑舄如骑独鹤过。
试问法融归寂后,
闲花幽鸟近如何?
白话文翻译
在南朝的古老寺庙上挂着岩石,
景色美丽,曲折的石阶很多。
微风吹动佛幢,时而映出影子,
云雾深处,樵夫的小路上只听见歌声。
松涛像波涛一样涌向千峰,
骑着剑舄的独鹤飞过。
请问法融归于寂静之后,
闲散的花朵和幽静的鸟儿又是怎样的情景?
注释
- 南朝:指中国历史上南朝时期,通常指420年至589年间的多个朝代。
- 古寺:古老的寺庙。
- 挂岩阿:指寺庙建在悬崖岩石之上。
- 揽胜:欣赏风景。
- 盘纡:形容道路曲折。
- 佛幢:佛教用来装饰寺庙的旗帜。
- 樵径:樵夫的小路。
- 闲花幽鸟:指悠闲的花朵和安静的鸟儿。
- 法融:指唐代著名的禅宗大师法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邓云霄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山水自然的热爱而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的敬仰。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一次登山游览中,诗人和友人们一同游玩献花岩,感受到这里的宁静与美丽,便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南朝古寺的壮丽景色与宁静氛围,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思考。开头两句勾勒出古寺的悬崖景象,表现出一种高远的气势。随后,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景色的动态美,比如“风动佛幢时弄影”描绘了微风拂动佛幢的情景,显得生动而有灵气。而“云深樵径但闻歌”则传达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接着,诗人以“松涛似涌千峰去”表现出自然的磅礴气势,仿佛松涛与千峰相互呼应,构成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最后,诗人抛出一个哲学性的问题,表达了对法融禅师归于寂静后的思索,仿佛是在对世间万物的追问,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朝古寺挂岩阿:描写古寺高挂在悬崖之上,呈现出一种雄伟的景象。
- 揽胜盘纡石磴多:诗人游览美景,曲折的石阶通往寺庙,暗示行旅的艰辛与乐趣。
- 风动佛幢时弄影:微风吹动佛教的旗帜,影子时而变化,营造出一种灵动的氛围。
- 云深樵径但闻歌:在云雾缭绕中,只有樵夫的歌声回荡,传达出宁静与和谐。
- 松涛似涌千峰去:松树的涛声如同波涛涌动,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的宏伟。
- 剑舄如骑独鹤过:骑着剑舄的独鹤飞翔而过,展现了一种洒脱与自由。
- 试问法融归寂后:询问法融禅师归于寂静后的境界,表现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闲花幽鸟近如何:最终提出对自然界花鸟的疑问,唤起对生命与自然的思索。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松涛似涌”,将松涛比喻为波涛,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通过“风动佛幢时弄影”,将风赋予了人类的行为,增加了诗的灵动性。
- 对仗:如“闲花幽鸟”,形成了整齐的对仗,使得诗歌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反映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及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和对宁静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寺:象征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积淀。
- 松涛:象征自然的力量与磅礴气势。
- 独鹤:象征自由与超脱的精神。
- 闲花幽鸟:象征宁静与和谐的自然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挂岩阿”指的是什么? A. 古老的寺庙
B. 高挂在悬崖上的寺庙
C. 乡村的小路
D. 田园风光 -
“风动佛幢时弄影”中的“佛幢”指的是什么? A. 佛教的旗帜
B. 佛教的神像
C. 佛教的经典
D. 佛教的僧侣 -
诗人最后提到的“闲花幽鸟”是用来表达什么? A. 自然的喧嚣
B. 生命的繁忙
C. 自然的宁静
D. 人生的烦恼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山水自然,但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
- 李白《庐山谣》:展现了壮丽的山水景色,表现出诗人豪放不羁的情怀。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邓云霄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诗的魅力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