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三赋绿阴》
时间: 2025-02-04 15:42: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庭芳 三赋绿阴
林表黄昏,樽前绿鬓,一般不赖消凝。
小斜廊外,展转是浮生。
莫道无花更好,无花也,那便无情。
凭谁与,婆娑斫去,好月更分明。
冥冥。四天外,红桑如拱,碧海波倾。
问蛮花可识,酒意纵横。
人道宫槐未落,早凝碧池上歌声。
君知否,系绿牵青,身是旧金铃。
白话文翻译
在黄昏时分,林间的景色显得格外迷人,酒杯前闪烁着绿意,似乎没有什么能比这更让人陶醉。小斜的走廊外,浮生如梦,时光悄然流逝。不要说没有花会更好,没有花的日子又怎能不让人感到无情。是谁在这里,与我一同舞动,明亮的月光更加清晰。
遥远的天空中,红色的桑树如拱门般矗立,碧海的波浪倾泻而下。我问那蛮花是否可以认识,酒意在心中纵横。人们说宫槐树尚未落叶,但在碧池上早已有歌声徘徊。你可知道,那绿意牵连着青蓝,身上挂着的是旧日的金铃。
注释
- 樽前:酒杯前,指饮酒的场景。
- 绿鬓:形容美丽的女子,鬓发如绿。
- 浮生:指人生如梦,轻浮而不实在的生活。
- 无情:形容没有情感,冷漠。
- 婆娑:舞动的样子,形容轻盈灵动。
- 冥冥:深邃而模糊的状态。
- 蛮花:指一种花,可能是异族的花。
- 碧池:清澈的池水。
- 系绿牵青:形容人与自然的牵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敦仁,近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意境著称,作品多表现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诗人对人生的思索之时,正值黄昏,象征着生命的无常和美好的瞬间。大自然的景色与人的情感交织,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
诗歌鉴赏
《满庭芳 三赋绿阴》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中通过描绘黄昏时分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反思。诗的开头以“林表黄昏”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与柔和的氛围,接着通过“樽前绿鬓”的描绘,展现出饮酒的快乐与梦幻。诗人在这里不仅仅是在享受美酒与美景,更是在感怀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无花更好”的句子反映了诗人对世俗观念的挑战,似乎在说即便没有花的陪伴,生活依旧可以有其美好之处。接下来的“凭谁与,婆娑斫去”,则表现出一种孤独的舞动,似乎在寻找可以伴随自己的人。
此外,诗中的“冥冥”与“碧海波倾”描绘了辽阔的自然景观,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最后的“君知否,系绿牵青”则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密切相连,身上所佩带的“旧金铃”则暗示着过去与记忆的珍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林表黄昏”描绘出一个静谧的黄昏景象,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 “樽前绿鬓”引入饮酒的场景,暗示在此时此刻的欢愉。
- “莫道无花更好”反映出对生活态度的思考,挑战传统观念。
- “凭谁与,婆娑斫去”传达出一种对陪伴的渴望与孤独感。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如“樽前绿鬓”形象地描绘了女子的美丽。
- 拟人,如“碧海波倾”,让自然景物更具生命感。
- 对仗工整,增强了诗词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美好瞬间的珍惜,同时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深刻联系。
意象分析
- 黄昏: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 绿鬓:代表青春与美丽,同时也是对逝去青春的追忆。
- 碧池:象征着清澈与纯净,暗示内心的宁静。
- 金铃:象征过去的记忆与珍贵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樽前绿鬓”指的是( ) A. 酒杯前的美人
B. 酒杯前的阴影
C. 绿色的森林
D. 夕阳的余晖 -
诗中提到的“无花”象征的是( ) A. 生活的无情
B. 自然的美丽
C. 生命的短暂
D. 个人的孤独 -
“冥冥”在此诗中的作用是( ) A. 增加对比
B. 暗示模糊不清
C. 引入自然元素
D. 表达欢乐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by 杜甫
- 《静夜思》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描绘了孤独与思念的情感,但侧重于兄弟之间的情感,而白敦仁的诗则更偏向于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汉乐府》
- 《白敦仁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