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病中咏秋荷
作者: 蔡桓 〔清代〕
出尘花品爱池荷,
零落秋风可奈何。
共羡莲房多结子,
子多赢得苦心多。
白话文翻译:
在病中咏叹秋天的荷花,
出尘的花品我最爱池中的荷花。
在这秋风萧瑟中,荷花渐渐凋零,我又能如何呢?
大家都羡慕莲房能结出很多果实,
可那结子多的背后,却是更多的苦心。
注释:
- 出尘:指超凡脱俗,形容荷花的高洁。
- 花品:花的品质,指荷花的美丽。
- 奈何:指无奈、无可奈何。
- 莲房:莲花的果实,通常指莲蓬。
- 苦心:指为了结出果实而付出的辛苦心血。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莲房”寓意着丰收与希望,而“出尘”则表现了荷花的高洁与优雅。古往今来,荷花常被赋予高尚的象征,诗人通过对荷花的描写,表达了对自己身世与命运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桓,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描述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悟,风格清新,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诗人病中,正值秋天,荷花凋零之际,诗人感慨生命的无常与自然的变迁,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病中咏秋荷》通过对秋天荷花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病中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思考。开篇“出尘花品爱池荷”,展现了荷花的高洁与美丽,诗人以此表达了对荷花的热爱。而“零落秋风可奈何”一句则转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忧伤。诗中“共羡莲房多结子,子多赢得苦心多”,展现了世人对成果的羡慕,却不知在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辛。这种对比不仅深刻地揭示了生活的真谛,也让人思考成功与苦难之间的联系。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是对荷花的咏叹,也是对人生的感悟,体现了诗人对美与苦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出尘花品爱池荷:强调荷花的独特与优雅,表达了诗人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 零落秋风可奈何:秋风已经将荷花吹落,诗人感到无可奈何,体现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悟。
- 共羡莲房多结子:表达了对他人成功的羡慕,尤其是莲房结实的丰收。
- 子多赢得苦心多:揭示了成功背后往往伴随着辛劳与苦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荷花比作出尘的美丽,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比与呼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成功与辛劳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荷花:象征高洁与纯粹。
- 秋风: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莲房:象征丰收与希望,背后却隐藏着艰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出尘”指的是什么?
A) 荷花的高洁
B) 荷花的颜色
C) 荷花的数量 -
“零落秋风可奈何”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无奈
C) 愤怒 -
“子多赢得苦心多”这句的意思是?
A) 成功背后往往有辛苦
B) 成功是轻而易举的
C) 辛苦是没有意义的
答案:
- A) 荷花的高洁
- B) 无奈
- A) 成功背后往往有辛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by 杜甫:同样描绘秋天的情感与思考。
- 《荷花》 by 朱自华:探讨荷花在不同季节的美丽与象征。
诗词对比:
- 【《秋夕》】与【《病中咏秋荷》】均以秋天为背景,前者强调对时光的感慨,后者则聚焦于荷花的美丽与生命的无常。两者在情感上都有深刻的思考,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蔡桓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荷花的文化象征与艺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