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三首》

时间: 2025-01-08 04:21:32

报慈有一公案,诸方未曾结断。

幸遇改旦拈出,各请高著眼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报慈有一公案,诸方未曾结断。
幸遇改旦拈出,各请高著眼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关于慈悲的公案,许多地方对此并没有明确的解答。幸运的是,在新的一天到来时,诗人将其提了出来,邀请大家一起高瞩而看。

注释:

  • 报慈:指的是对慈悲的回报,这里可能隐喻对佛教教义的理解。
  • 公案:佛教中用于启发思考的故事或问题,这里指的是一个未解的哲学问题。
  • 诸方:各个地方,指代不同的学派或观点。
  • 改旦:新的一天,象征着新的启示或希望。
  • 高著眼看:高抬头来观察,意在邀请众人共同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进英,宋代高僧,以其深厚的佛教文化素养和独特的诗风闻名于世。他的诗作多以禅意为主,常常寄托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佛教教义的领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变革和文化繁荣时期,佛教思想逐渐融入士人的生活与思想中,诗人试图通过公案的方式探讨慈悲的意义和价值。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对慈悲的思考,透过“公案”这一佛教元素,传达出一种深邃的哲学思考。开篇提到的“报慈”表明了诗人与佛教教义之间的紧密联系,显示出他对慈悲的重视。同时,诗中提到的“诸方未曾结断”,则反映出对不同理解和观点的包容,象征着对真理的追求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不断探索。

诗的后半部分“幸遇改旦拈出,各请高著眼看”,则展现了一种积极的态度,鼓励他人一同关注和思考这个问题。通过“高著眼看”,诗人不仅是在邀请他人共同思考,更是在呼吁大家以更高的视角来看待生命中的慈悲与智慧,从而寻找更深层次的理解。

整首诗既有哲理的深度,又不失语言的优美,充分体现了禅宗诗歌的独特魅力,带给读者一种心灵的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报慈有一公案:开篇点明主题,提出一个关于慈悲的思考题。
  • 诸方未曾结断:说明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尚未统一,显示出多元的观点。
  • 幸遇改旦拈出:表达了诗人对新一天的期待,将这一问题带出,寻求新的解答。
  • 各请高著眼看:邀请众人以更高的视角来观察和思考,展现了诗人的包容和开放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隐喻:通过“公案”隐喻复杂的人生和思想问题,增加了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提倡对慈悲的思考与理解,强调众人共同探索真理的重要性,传达出一种和谐共处的哲学理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公案:象征智慧的追寻和成长之路。
  • 改旦:象征新生和希望,暗示思考的转机。
  • 高著眼看:象征对人生的高度关注与思考,强调了观察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报慈”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A. 对亲人的感恩
    B. 对佛教教义的理解
    C. 个人的成就

  2. 诗中提到的“公案”主要是指什么? A. 一个故事
    B. 一种哲学问题
    C. 一种修行方式

  3. “幸遇改旦”暗示了什么? A. 新的开始
    B. 旧的结束
    C. 不变的生活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无门关》:同样是探讨佛教哲学的公案集。
  • 《佛教诗词选》:收录了多位佛教诗人的作品,体现了禅宗的智慧。

诗词对比:

  • 释进英王维的作品对比:王维同样用诗表达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但更多融入山水意象,而释进英则更注重哲学思考和内心的探索。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提供了丰富的宋代诗词背景和分析。
  • 《禅宗公案与诗词》:探讨了禅宗公案与诗词的关系,深入理解诗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