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紫碧山房用杜甫诗韵得二律 其二》

时间: 2025-01-11 14:28:24

雅集山庄礼数宽,惊人老句寄遥欢。

凭将往代忠兼讽,好励今时衣与冠。

玉岭鸦翻余落日,纸窗虫齧透轻寒。

归桡沿路撷芳便,篱菊高低镜里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雅集山庄礼数宽,惊人老句寄遥欢。
凭将往代忠兼讽,好励今时衣与冠。
玉岭鸦翻余落日,纸窗虫齧透轻寒。
归桡沿路撷芳便,篱菊高低镜里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山庄雅集的宽松礼仪,传递着对古人诗句的惊喜和遥远的欢乐。诗人借古人的忠诚与讽刺来激励当代人,同时也提到今人的衣着打扮。诗中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玉岭上的乌鸦飞舞,纸窗外虫鸣透出了一丝寒意。归家的路上,诗人采摘沿途的芳草,低矮的菊花在镜子里映出高低的姿态。

注释:

  • 雅集:指高雅的聚会或文人雅集。
  • 老句:指古人的诗句。
  • 忠兼讽:既表达忠诚,又带有讽刺。
  • 玉岭:玉质的山岭,象征美丽的自然风光。
  • 虫齧:虫子咬的痕迹,这里形容纸窗的脆弱和透寒。
  • 归桡:归家的小船。
  • 撷芳:采摘花草。
  • 篱菊:篱笆旁的菊花,象征自然的闲适。

典故解析:

本诗虽未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诗中提到的忠与讽、衣与冠等概念可以引申到历史上许多诗人的作品中,如杜甫对古人的忠诚与批评以及对时事的关心。诗中通过“老句”与“今时”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关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奕詝,清代诗人,擅长古诗词,风格典雅,常以自然景物和哲理为主题,表达个人情怀和对社会的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一个秋日的雅集,环境优美,诗人受到古人诗句的启发,想通过此诗表达对古今文化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九日紫碧山房用杜甫诗韵得二律 其二》是一首富有哲理与自然情感的诗作。诗人在一处偏远而美丽的山庄中,借助古人的诗句,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思考与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开篇的“雅集山庄礼数宽”,便引出了一个高雅的聚会场景,诗人通过这种宽松的氛围,传递出与友人间的深厚感情。接下来的“惊人老句寄遥欢”,则是对历史和古人的一种致敬,显示了诗人对经典的追求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通过“凭将往代忠兼讽”,诗人巧妙地将古今联系在一起,既表达了对古代忠臣的崇敬,也对当代人的衣着和生活方式提出了思考,显示了诗人对于社会风尚的关心与批判。到了诗的中后部分,玉岭的“鸦翻余落日”画面充满了诗意,诗人在自然景象中找到了宁静与美好。而“纸窗虫齧透轻寒”则反映了秋天的寒意,进一步加深了诗的情感层次。

最后,诗人归家的路上,采摘沿途的芳草,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亲近。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情感的表达以及对古今的对比上都表现出诗人的深厚功力,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雅集山庄礼数宽:描述山庄的聚会氛围宽松、雅致。
  2. 惊人老句寄遥欢:古人的诗句令人惊叹,传递着遥远的欢乐。
  3. 凭将往代忠兼讽:借古人的忠诚与讽刺来激励今人。
  4. 好励今时衣与冠:希望今人能够得到激励,注重自身的衣着与气质。
  5. 玉岭鸦翻余落日:夕阳西下,乌鸦飞舞,描绘了自然的美。
  6. 纸窗虫齧透轻寒:纸窗被虫咬,透出一丝寒意,感受到秋天的气息。
  7. 归桡沿路撷芳便:归家的路上,顺手采摘路边的花草。
  8. 篱菊高低镜里看:菊花在镜子中映出高低的姿态,象征着自然的变化与闲适。

修辞手法:

  • 对比:古人与今人的对比,展示时间的流逝与文化的传承。
  • 意象:如“玉岭”、“虫齧”等意象生动,营造出自然的气氛。
  • 隐喻:用古人的忠诚与现代人的风尚进行隐喻,表达对历史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尊重与对当代生活的思考,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庄:象征着幽静、雅致的生活环境。
  • 老句:古诗词的积淀,传承文化的象征。
  • :乌鸦的飞舞象征着自然的生机与变化。
  • :虫子带来的寒意,象征着季节的变迁。
  • :菊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高洁与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雅集”指的是什么?
    A. 高雅的聚会
    B. 低俗的聚会
    C. 商业聚会
    D. 家庭聚会

  2. “归桡”在诗中意指什么?
    A. 回家的船
    B. 归来的鸟
    C. 回来的风
    D. 归来的花

  3. 诗中提到的“虫齧”主要表达了什么意境?
    A. 暖意
    B. 寒意
    C. 干燥
    D. 湿润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可以将奕詝的这首诗与杜甫的《登高》进行比较,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但奕詝的诗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对社会时事的关注与忧虑。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诗词选》
  • 《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