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古寺翠微里,风铃春殿间。
轻阴疑照水,薄雾欲藏山。
溪鸟通禅意,林花驻客颜。
忽惊尘世梦,钟磬响云间。
白话文翻译
在古老的寺庙翠绿的山谷里,春风轻轻摇曳着风铃。
轻柔的阴影仿佛照在水面上,薄薄的雾气似乎要把山藏起来。
溪水旁的鸟儿传达着禅意,林间的花儿让客人的面容停驻。
忽然惊醒了尘世的梦境,钟声和磬声在云间响起。
注释
- 翠微:形容山色青翠,微微的山影。
- 风铃:悬挂在殿间的铃铛,随风摇响,寓意春天的气息。
- 轻阴:轻柔的阴影,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薄雾:轻薄的雾气,营造出朦胧的山景。
- 溪鸟:溪水边的鸟,常被视为自然的象征,传达宁静的意境。
- 钟磬:寺庙中常用的钟和磬,声音悠扬,常用于寺庙的叮咚声。
典故解析
此诗虽不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其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寺庙、自然、禅意和梦境的追求密切相关。古寺和钟磬常象征着宁静和内心的归宿,而溪鸟和林花则代表了生命的美好与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国翰(约1620-约1680),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其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脱俗,常融入禅意。
创作背景
《宝华兰若题壁》创作于毛国翰游历某古寺时,受到周围自然环境和禅宗思想的启发,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的思考。
诗歌鉴赏
《宝华兰若题壁》是一首充满禅意的古诗,诗中通过对古寺环境的描绘,呈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开篇“古寺翠微里,风铃春殿间”,直接引入了场景,翠绿的山水和春日的风铃传达出一种静谧的美感。接着“轻阴疑照水,薄雾欲藏山”进一步营造出诗中环境的朦胧感,仿佛让人置身于如梦如幻的境界。
“溪鸟通禅意,林花驻客颜”通过自然的生灵与花卉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诗人通过溪鸟和林花,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与对美的追求。最后“忽惊尘世梦,钟磬响云间”,则是诗歌的情感升华,钟磬声打破了梦境,象征着世俗的喧嚣与内心的宁静之间的矛盾冲突。
整首诗在意象的选择上极为讲究,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又融入了禅宗的思想,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思考。诗中的每一处细节都充满了哲理,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寺翠微里:描绘了一个隐藏在青翠山谷中的古老寺庙。
- 风铃春殿间:春天的殿堂中,风铃轻轻摇曳,传达出春日的气息。
- 轻阴疑照水:轻柔的阴影仿佛在水面上闪烁,带来一丝宁静。
- 薄雾欲藏山:薄雾笼罩着山,似乎要将其隐藏,增添了神秘感。
- 溪鸟通禅意:溪边的鸟鸣传达出禅宗的意境,显得恬淡宁静。
- 林花驻客颜:林中的花儿绽放,给来访者带来欢喜,停驻了他们的容颜。
- 忽惊尘世梦:突然从梦中惊醒,打破了美好的幻想。
- 钟磬响云间:钟声和磬声在空中回响,象征着人们回归现实的召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轻阴”比作水面上的影子,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感。
- 拟人:溪鸟和林花被赋予情感,表达了自然与人的互动。
- 对仗:如“钟磬响云间”与“忽惊尘世梦”,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寺庙的静谧,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尘世纷扰的思考,体现了禅宗的思想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寺:象征着宁静与智慧的地方,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底蕴。
- 风铃:代表着春天的气息,轻盈而灵动。
- 溪鸟:寄托了自然的生灵与禅意的交融。
- 钟磬:象征着宗教的庄严与内心的觉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古寺”位于哪里? A. 山谷中
B. 城市中
C. 河边 -
“溪鸟通禅意”中的“通”字可以理解为: A. 传达
B. 通过
C. 通行 -
诗的最后一句“钟磬响云间”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轻松
B. 惊醒
C. 宁静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美,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两首诗都展现了自然的美与内心的平和,但毛国翰的作品更加强调禅意的追求与对尘世的思考,而王维则在山水之间寻找诗意的栖息之地。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毛国翰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传统文化与诗词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