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时间: 2025-01-11 01:51:08

栏槛雨丝柔。

锦树当楼。

芙蓉零乱作深秋。

不信浮云从此去,都是离愁。

酒尽暮江头。

怕听箜篌。

青袍多少泪痕留。

残月杏花帘幕下,往日风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栏槛雨丝柔。锦树当楼。
芙蓉零乱作深秋。不信浮云从此去,都是离愁。
酒尽暮江头。怕听箜篌。
青袍多少泪痕留。残月杏花帘幕下,往日风流。

白话文翻译:

栏杆上细雨轻柔地飘洒,锦绣的树木在楼前摇曳。
秋天的荷花零落纷乱,难以相信浮云就这样离去,都是对离愁的感慨。
酒已喝尽,傍晚在江边,害怕再听到箜篌的悲音。
青袍上留下了多少泪痕,在残月和杏花的帘幕下,回忆往日的风流韵事。

注释:

  • 栏槛:指阳台或楼阁的栏杆。
  • 锦树:指色彩鲜艳的树木,如五彩缤纷的花树。
  • 芙蓉:荷花,象征美丽与清雅。
  • 浮云:象征变幻无常的事物。
  • 箜篌:一种古老的乐器,声音悲凄动人。
  • 青袍:指青色的长袍,常用来形容文人或士人的打扮。
  • 泪痕:指泪水留下的痕迹,常用来表现忧伤。
  • 残月:指未圆的月亮,象征缺憾与孤独。
  • 杏花:春天的花,常用来象征青春与美丽。

典故解析:

  • 浮云:古诗中常用来象征人生的无常与离别的惆怅。
  • 箜篌:在古代文学中,常与悲伤情感相关联,代表着对逝去美好事物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谭献,清代诗人,生于清康熙年间,具体生平资料较少,但他以其独特的诗风和对情感的细腻描写而著称。

创作背景:

《浪淘沙》创作于诗人经历离别或思乡之际,表达了对逝去往事的怀念和对离别情感的抒发。

诗歌鉴赏:

《浪淘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离愁的心情。诗的开头用“栏槛雨丝柔”营造出一种柔和的氛围,细雨夹杂着思绪,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接着,锦树与芙蓉的意象交织,突显出深秋时节的凄美与孤寂。诗人对浮云的怀疑,反映出他对变幻无常的无奈与困惑,似乎在质疑人生的变迁与离愁的根源。

“酒尽暮江头”,这一句将诗人的心情引向更深的悲伤,酒的尽头象征着欢乐的终结,而“怕听箜篌”则揭示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最后,青袍上的泪痕和残月下的杏花,交织出一种对美好往日的追忆,寓意着青春的易逝与人生的无常。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时光的眷恋,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栏槛雨丝柔:描绘秋雨细腻,营造出一种柔和的氛围。
  2. 锦树当楼:表现出楼前景物的美丽,形成鲜明的对比。
  3. 芙蓉零乱作深秋:荷花的凋零象征着美好的消逝。
  4. 不信浮云从此去,都是离愁:表达对变幻无常的感慨,离别的愁苦。
  5. 酒尽暮江头:酒已喝尽,欢乐已过,心情沉重。
  6. 怕听箜篌:对悲伤音乐的畏惧,显示内心的脆弱。
  7. 青袍多少泪痕留:青袍上的泪痕象征着心灵的创伤。
  8. 残月杏花帘幕下,往日风流:回忆往日的风流韵事,在月光和花影中显得更加凄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浮云比作人生的变化,增强了离愁的情感。
  • 拟人:“酒尽”赋予酒以感情,使得情感更加深沉。
  • 对仗:如“芙蓉零乱作深秋”与“青袍多少泪痕留”,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愁与美好回忆展开,表现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揭示了人生无常与情感的脆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丝:象征柔情与忧伤。
  • 锦树:代表美丽与繁荣。
  • 芙蓉:美丽的象征,含有时光流逝的意味。
  • 箜篌:悲伤的音乐,代表对往事的追忆。
  • 泪痕:内心深处的伤痛与遗憾。
  • 残月杏花:象征青春的消逝与美好的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浪淘沙》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谭献
    • C. 杜甫
  2. “酒尽暮江头”这句中的“酒”象征什么?

    • A. 欢乐
    • B. 离别
    • C. 忧愁
  3. 诗中“浮云”寓意什么?

    • A. 美好生活
    • B. 变幻无常的人生
    • C. 往日风流

答案:

  1. B. 谭献
  2. A. 欢乐
  3. B. 变幻无常的人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如《葬花吟》,同样表达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离愁。
  • 李清照的《如梦令》:也表现出对逝去爱情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浪淘沙》与李白的《静夜思》
    • 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和往事的怀念,但谭献的诗更侧重于离愁的细腻情感,而李白的作品则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唐诗宋词元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