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吟》
时间: 2025-04-27 17:16: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落叶吟
作者: 刘鳜 〔清代〕
落叶离本枝,何为复合时?
时晚多飘风,吹我荡西东。
东西非故林,叶叶有悲心。
心悲岁流电,拓落成微贱。
下受泥涂污,高愁霜露寒。
安得邱与壑,零星簇作团。
团团守根株,勿论荣与枯。
白话文翻译:
落叶从树枝上离开,为什么还要再聚合在一起呢?
时光已晚,风又多,吹得我东荡西摇。
东西两边都不是我熟悉的树林,叶子们都感到悲伤。
心中悲伤如同岁月急流,落叶变得微不足道。
它们沾染了泥土,愁苦地面对霜露的寒冷。
怎能找到山丘和沟壑,让零星的落叶聚成一团?
团团围绕着树根,哪管它们的荣枯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复合时:再次聚合在一起的时机。
- 拓落:形容落叶的状态。
- 泥涂污:沾染了泥土与污垢。
- 高愁霜露寒:高处的落叶忧愁面临霜露的寒冷。
- 邱与壑:山丘与沟壑,象征自然景观。
- 根株:树根与树干。
典故解析:
本诗通过落叶的意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落叶象征着失去和孤独,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鳜,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深刻观察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蕴含哲理,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落叶吟》写于秋冬之际,秋风瑟瑟,落叶纷飞,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生命的短暂与无常,因而产生了深深的感慨。
诗歌鉴赏:
《落叶吟》是一首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流逝与孤独感的深刻思考。整首诗以“落叶”作为主线,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与生命的无常。诗中“落叶离本枝”不仅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还暗示着生命的分离与孤独。诗人通过描绘落叶随风飘荡的景象,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无奈与悲伤。
“东西非故林,叶叶有悲心”一句中,诗人感受到的是对失去的怀念与对新环境的陌生。在这个过程中,落叶仿佛有了自己的情感,体现了诗人的同情与共鸣。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将目光转向了落叶所承受的泥污与寒冷,进一步加深了对生命苦难的反思。
最后,诗人以“安得邱与壑,零星簇作团”提出了希望,渴望找到一个归宿,使得孤零的落叶能够团聚,重归自然的怀抱。这种对归属的渴望,无疑是诗人内心孤独的体现。整首诗在自然描写中融入人文关怀,既有对生命的感慨,也充满了哲理的深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与艺术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落叶离本枝,何为复合时?
- 描述落叶从树上飘落,质疑为何要再聚在一起。
-
时晚多飘风,吹我荡西东。
- 形容时间已晚,风多叶飘,感受到无助与迷茫。
-
东西非故林,叶叶有悲心。
- 东西两边不是熟悉的树林,落叶们内心充满悲伤。
-
心悲岁流电,拓落成微贱。
- 心中悲伤如同岁月急流,落叶变得微不足道。
-
下受泥涂污,高愁霜露寒。
- 低处的落叶沾染污泥,高空的落叶忧愁面临寒霜露水。
-
安得邱与壑,零星簇作团。
- 渴望能够聚集在一起,不再孤单。
-
团团守根株,勿论荣与枯。
- 围绕着树根,已不再在意荣枯。
修辞手法:
- 拟人:落叶被赋予了情感,表现出悲伤与孤独。
- 对仗:如“荣与枯”,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意。
- 比喻:将落叶比作生命的象征,表达了生命的无常。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落叶的意象,体现了对生命流逝、孤独感和对归属的渴望,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落叶:失去、孤独、生命的短暂。
- 泥土:沾染、污秽、生命的困境。
- 风:无情、变化、时间的流逝。
- 霜露:寒冷、艰难、生命的考验。
- 团:归属、团聚、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落叶离开本枝的原因是什么?
A. 因为风
B. 因为时间流逝
C. 因为它们想要聚在一起 -
诗中提到的“东西非故林”指的是什么?
A. 新的树林
B. 旧的树林
C. 诗人熟悉的地方 -
“安得邱与壑”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团聚的渴望
C. 对生命的无奈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杜甫:描写了秋天的景象与人生的感慨。
- 《秋夕》 by 杜甫:同样以秋天为背景,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思考。
诗词对比: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by 陀思妥耶夫斯基:同样探讨孤独与生命的短暂。
- 《秋思》 by 马致远:以秋天为背景,传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通过这些作品的对比,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孤独与生命的主题在古诗词中的广泛表现。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刘鳜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典诗词常识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