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太湖口二首 其三》

时间: 2025-01-11 02:49:23

溺灰不辞辱,箕踞未易诃。

仅免遭田甲,谁能让尉佗。

舆粮饯吾鬼,分灯遣诸魔。

酒中有真觉,一梦到无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溺灰不辞辱,箕踞未易诃。
仅免遭田甲,谁能让尉佗。
舆粮饯吾鬼,分灯遣诸魔。
酒中有真觉,一梦到无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困境的无奈与抗争。诗人在灰烬中沉沦,毫不在意侮辱,像箕形般坐着难以被责骂。侥幸避开了田间的甲士,谁能让这位尉佗(官吏)知晓呢?用车载着粮食来送别我已故的鬼魂,分灯来驱赶那些阴影与魔鬼。酒中却蕴藏着真实的觉悟,梦中却似乎一切都无所谓了。

注释:

  • 溺灰:沉沦于灰烬,指生活的困境。
  • 不辞辱:不在乎被侮辱,表现出一种豁达的态度。
  • 箕踞:形象地描述一种坐姿,亦可引申为懒散、无所事事的状态。
  • 田甲:指田间的士兵或守卫。
  • 尉佗:古代官名,象征权威或压迫。
  • 舆粮:指运送粮食的车。
  • 饯吾鬼:送别已故之人。
  • 分灯遣诸魔:驱散黑暗与邪灵。
  • 酒中有真觉:酒中蕴含的真实领悟。
  • 一梦到无何:梦中似乎一切都无所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觌,字子晦,号怀德,宋代诗人,以其豪放与清新的风格著称,作品多表现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太湖口,诗人可能面临生活的困境与无奈,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隐晦批判与自身内心的挣扎。

诗歌鉴赏:

《宿太湖口二首 其三》以其深邃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开篇“溺灰不辞辱”,表现了诗人在逆境中不屈的精神,无畏的态度折射出一种豁达的生存哲学。在接下来的句子中,“箕踞未易诃”则透露出一种对现实无能为力的无奈感,宛如被动接受命运的安排。

接着,诗人提到“仅免遭田甲,谁能让尉佗”,此处既是对社会压力的反思,也是对官僚体制的微妙讽刺,显示出诗人对官场黑暗的一种无奈与不满。而“舆粮饯吾鬼,分灯遣诸魔”则通过送别亡灵与驱赶邪灵的意象,展现了对过往的缅怀与对未来的希冀。

最后一句“酒中有真觉,一梦到无何”以酒为媒介,表达了在醉酒中获得的真理与觉悟,仿佛在告诉人们,尽管生活充满困惑与挑战,但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困惑正是人生的一部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溺灰不辞辱:沉浸在困境中,依然不在乎别人对自己的侮辱。
  2. 箕踞未易诃:就像箕形的坐姿,懒散而无所事事,难以被责备。
  3. 仅免遭田甲:侥幸躲避了田间的士兵,暗示对现实的逃避。
  4. 谁能让尉佗:无奈地表达对官吏的无能为力。
  5. 舆粮饯吾鬼:用车载着粮食送别亡灵,象征对过去的怀念。
  6. 分灯遣诸魔:分灯驱走黑暗与魔鬼,象征对未来的希望。
  7. 酒中有真觉:酒中蕴藏着真实的领悟。
  8. 一梦到无何:梦中似乎一切都无所谓,表现出对现实的淡然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溺灰”比喻生活的困境。
  • 对仗:如“舆粮饯吾鬼,分灯遣诸魔”形成对称。
  • 夸张:通过“酒中有真觉”表现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诗人个人的困境,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无畏的生活态度与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意象分析:

  • 灰烬:象征过去的苦难与无奈。
  • 箕踞:代表一种无所事事的消极态度。
  • 田甲:象征着社会的压迫。
  • 鬼魂与魔:表达人内心的恐惧与对过往的缅怀。
  • :作为觉醒与领悟的象征,反映出对生活真谛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溺灰不辞辱”中的“溺灰”指什么?

    • A. 忍辱负重
    • B. 生活困境
    • C. 酒中之乐
  2. “舆粮饯吾鬼”中的“鬼”指的是?

    • A. 鬼怪
    • B. 亡灵
    • C. 幽灵
  3.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

    • A. 对官场的讽刺
    • B. 生活的无奈与希望
    • C. 酒的乐趣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对酒的热爱,但更倾向于豪放与乐观。
  • 杜甫《月夜忆舍弟》:则更为沉重,体现出对亲情的思念与社会变迁的无奈。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入门》
  • 《中国古典诗歌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