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讲大宝箴效柏梁体》
时间: 2025-01-11 20:06: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明明天子初垂裳,
讲求治理资贤良。
前言炳炳森琳琅,
其中法戒垂兴亡。
无然侈泰谦为光,
惟怀俭德乃可常。
勉咨古训遭明昌,
微文奥义相与商。
亹亹听之思深长,
自牖纳约忠敢忘。
躬行不懈惟吾皇,
从绳则直古所藏。
三代而下不足当,
取法乎上虞与唐。
念兹在兹敬日强,
克绥天禄休无疆。
白话文翻译
诗中叙述了当今天子初次垂衣而治,强调了治理国家需要依靠贤良之士。开篇便提到前人的言论如同璀璨的珍宝一般,教导我们要警惕法度的威严与兴亡的关系。接着,诗人指出奢侈与谦卑的对立,强调只有心怀节俭与德行才能持久。随后,鼓励君主要借鉴古训,以实现国家的繁荣,深思熟虑的态度是不可或缺的。在最后,诗人提到要亲自实践,保持勤勉,真正做到为国服务,反映了对前代治国理念的尊重,呼吁效法虞舜和唐尧,表达了对持久政权的希冀。
注释
- 明明:清晰可见,指天子明亮的德行。
- 裳:指衣服,这里是指天子开始施政。
- 炳炳森琳琅:形容前言的光辉闪耀如同琳琅满目。
- 法戒:法律的警示。
- 侈泰:奢侈与骄泰。
- 俭德:节俭的德行。
- 勉咨:努力咨询、学习。
- 亹亹:形容声音洪亮、深远。
- 自牖:自我反省。
- 三代:指夏、商、周三代,古代的治国典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正,明代诗人,因其仕途而关注政治与治理,作品多反映治国理政的思想,风格严谨,注重古典典故的运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初期,正值国家治理与社会安定的重要时期,诗人在此背景下寄托了对君主治国理政的期望与忠诚。
诗歌鉴赏
《进讲大宝箴效柏梁体》是一首充满政治哲理的诗作,刘克正通过严谨的语言和丰富的典故,传达了对统治者的教诲与期望。整首诗从天子的德行开始,逐步延展到对国家治理的思考,展现了古代士人对国家的忠诚与责任感。诗中不仅有对前人治国理念的赞美,也有对奢侈与谦卑的深刻反思。这种对比揭示了治理国家的艰辛与重要,劝诫统治者要时刻保持节俭和德行。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对仗和韵律,增加了语言的美感,使得道理的传达更加深刻。特别是“惟怀俭德乃可常”的一句,直接点出节俭的重要性,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此外,诗人对三代古人的崇敬,表现了对历史智慧的重视,体现了诗人渴望向古代贤君学习的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明明天子初垂裳:天子初来掌握政权,展现出清明的形象。
- 讲求治理资贤良:强调治理国家需要依靠有才能的贤良之士。
- 前言炳炳森琳琅:前人的教诲如同华丽的宝物,值得珍视。
- 其中法戒垂兴亡:法律的警示关系到国家的兴衰。
- 无然侈泰谦为光:奢侈和骄傲不是光辉,谦卑才是真正的美德。
- 惟怀俭德乃可常:只有心存节俭和德行,才能长久安定。
- 勉咨古训遭明昌:努力学习古代的教训,以实现国家的繁荣。
- 微文奥义相与商:探讨深奥的道理,以相互交流。
- 亹亹听之思深长:声声入耳,思考着深刻的道理。
- 自牖纳约忠敢忘:自我反省,谨记忠诚与责任。
- 躬行不懈惟吾皇:亲自实践,不懈怠,忠于皇帝。
- 从绳则直古所藏:遵循古代的法则,保持正直。
- 三代而下不足当:三代治国的智慧不足以相比。
- 取法乎上虞与唐:向虞舜与唐尧学习治国之道。
- 念兹在兹敬日强:时时刻刻牢记对国家的敬畏与责任。
- 克绥天禄休无疆:努力维护国家的福祉,愿国家长治久安。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仗、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辞的韵律感。如“侈泰谦为光”与“俭德乃可常”的对比,使得主题更加鲜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治国理政的重要性,提倡节俭与德行,呼吁统治者要学习古人的智慧,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子:象征国家的领导者,责任重大。
- 琳琅:象征智慧与光辉的言论,值得珍视。
- 法戒:象征法律的威严与重要。
- 俭德:节俭与德行的结合,体现治国的根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三代”指的是哪些朝代?
- A. 夏、商、周
- B. 汉、唐、宋
- C. 明、清、民国
-
诗中强调了什么样的德行才能常存?
- A. 奢侈
- B. 谦卑和节俭
- C. 骄傲
-
“亹亹听之思深长”意指什么?
- A. 思考很短暂
- B. 深入思考
- C. 不思考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大风歌》——刘邦
- 《赤壁赋》——苏轼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刘克正的《进讲大宝箴效柏梁体》更注重政治与治理,李白则更强调个人的豪情与自由,二者在主题和情感表达上有明显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选》
- 《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