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山寺》

时间: 2025-01-11 22:40:09

驱马款禅扉,松风冷拂衣。

红尘不到处,青嶂此忘归。

鸟望生台下,云侵讲座飞,楞伽味真趣,转觉俗缘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膠山寺
作者:苏绅〔宋代〕

驱马款禅扉,松风冷拂衣。
红尘不到处,青嶂此忘归。
鸟望生台下,云侵讲座飞,
楞伽味真趣,转觉俗缘稀。


白话文翻译:

驱马来到禅寺的门前,松风轻轻拂过我的衣衫。
红尘的喧嚣无法抵达这里,青山绿水让我忘记了归路。
鸟儿在生台下静静地观望,云彩轻轻飘过讲座的上空。
楞伽经的真切味道,让我渐渐觉得世俗的联系稀少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驱马:指骑马前行。
  • :缓慢而恭敬地。
  • 禅扉:禅宗寺庙的门。
  • 松风:松树间的风,形容清凉。
  • 红尘:指世间的纷扰与喧嚣。
  • 青嶂:青翠的山峰。
  • 忘归:忘却回家的路,形容沉醉于此处的宁静。
  • 生台:高台,指讲经的地方。
  • 云侵:云彩飘过,侵袭讲座的状态。
  • 楞伽:指《楞伽经》,是佛教经典之一。
  • 真趣:真实的趣味或意义。
  • 俗缘:世俗的关系或牵挂。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楞伽”出自佛教经典,强调其哲理的深远与真实,常用于表达对佛法的领悟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绅,南宋时期的诗人,字子美,号湖山,因其诗歌清新自然,风格独特而受到赞誉。其作品多表现山水之美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宁静的秋日,作者游览膠山寺,受到环境的启发,抒发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的超脱。


诗歌鉴赏:

《膠山寺》是一首颂扬禅宗与山水之美的诗作,字句间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与宁静。全诗开头以“驱马款禅扉”引入,描绘了作者骑马来到寺庙的场景,松风轻拂,营造出清新自然的氛围。接着,诗人将“红尘”与“青嶂”对比,表达了在名利纷扰的世间中,仍然可以找到一处心灵的净土,忘却归路,体现了对世俗的超脱。

后两句“鸟望生台下,云侵讲座飞”则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鸟儿与云彩的出现,使得整个场景更显灵动,进一步强调了寺庙的宁静与神圣。最后一句“楞伽味真趣,转觉俗缘稀”则是诗人的领悟,体会到佛教经典的深邃与真实,心灵的宁静使得世俗的牵挂变得稀薄,反映出一种超越的智慧。

整首诗以简练的文字描绘了深邃的哲思,既展现了苏绅对自然的热爱,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使得这首诗在清新中透出一种智慧的光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驱马款禅扉:骑马来到禅寺的门前,暗示作者的身心都在这宁静的环境中放松。
  • 松风冷拂衣:松树间的凉风轻轻拂过,营造出清新的氛围。
  • 红尘不到处:强调此处与世俗喧嚣的隔绝。
  • 青嶂此忘归:青山绿水之中,让人忘记回家的路,表现出一种忘我境界。
  • 鸟望生台下:鸟儿在高台下静静观望,增添了生动的自然气息。
  • 云侵讲座飞:云彩轻轻飘过讲座的上方,强调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 楞伽味真趣:对佛教经典的深刻理解让人体验到真实的乐趣。
  • 转觉俗缘稀:随着心灵的净化,世俗的牵挂变得稀少,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松风”、“红尘”等意象比喻人生的喧嚣与内心的宁静。
  • 拟人:将鸟、云等自然元素拟人化,赋予其情感与动作,使景象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驱马款禅扉,松风冷拂衣”,使得诗句更具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寻找心灵的宁静与超越世俗的智慧,表达了对佛教哲理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禅扉:象征着心灵的入口,代表宁静与思考。
  • 松风:象征自然的清新与内心的平和。
  • 红尘:象征世俗的纷扰与喧嚣。
  • 青嶂:象征山水之美,带来心灵的慰藉。
  • 鸟、云:象征自由与灵动,反映出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 诗中“驱马款禅扉”中的“款”是什么意思?
    A. 快速
    B. 缓慢而恭敬
    C. 疏远
    D. 坚持

  2.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楞伽”是指____

  3. 判断题: 诗中表达了对世俗的向往。 (对/错)

答案:

  1. B
  2. 佛教经典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现山水之美与隐逸之情。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表现诗人对自由的向往。

诗词对比:
苏绅的《膠山寺》和王维的《鹿柴》都表现了对山水的热爱,但苏绅更加强调禅宗的哲理,而王维则多了一分浓厚的田园情怀。两者在意境上有相通之处,但在情感表达上各有侧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苏绅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