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景纯来 其二》

时间: 2025-01-22 13:24:22

欹枕雨声歇,竹间闻鸟鸣。

病惟愁是伴,闲与懒相成。

堕地惊兹日,终天负所生。

一杯鱼菽祭,悲感泪纵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欹枕雨声歇,竹间闻鸟鸣。
病惟愁是伴,闲与懒相成。
堕地惊兹日,终天负所生。
一杯鱼菽祭,悲感泪纵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场景:雨声停止,竹林间传来鸟鸣。然而,诗人因病而感到愁苦,闲适与懒惰交织在一起。诗人惊觉日子在流逝,似乎一生都在负担着生命的重担。最后,诗人用一杯鱼和豆子祭奠,泪水不禁纵横而下,表达了深深的悲痛。

注释:

  • 欹枕:斜靠着枕头,形容姿态。
  • 雨声歇:雨声停止,描绘出静谧的环境。
  • 病惟愁是伴:生病时,愁苦成为唯一的伴侣。
  • 闲与懒相成:闲适和懒惰互相交融,形成一种状态。
  • 堕地惊兹日:跌落到地上,惊觉今天的日子已经过去。
  • 终天负所生:终生都在承受生命的重担。
  • 鱼菽:鱼和豆子,传统的祭品。
  • 悲感泪纵横:悲伤之情使眼泪流淌不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孝孺(生于1360年,卒于1440年),明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和文学家,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歌常常展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兼具情感与哲理。

创作背景:

《童景纯来 其二》创作于方孝孺的晚年,正值其身心俱疲之时。诗中流露出对生命的感慨以及对病痛的无奈,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病重者的内心世界。开头两句,诗人描绘了一个静谧的环境,雨声的消逝与鸟鸣的出现,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恬淡的宁静。然而,在这样的宁静中,诗人的内心却充满了愁苦与懒惰。这种对比造成了强烈的情感冲突,突出了身心的失落感。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惊觉时间的流逝,感受到生命的重担,仿佛一生都在不断地负担着。这里的“堕地”不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跌落,更是一种对生活的失落与无奈的象征。最后,诗人用鱼和豆子作为祭品,表达了浓烈的悲伤,泪水纵横而下,似乎是在倾诉对逝去岁月的无尽怀念与哀痛。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表现力,情感真挚,极具感染力。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方孝孺成功地传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欹枕雨声歇:诗人斜靠在枕头上,雨声已经停止,暗示着一种静谧的氛围。
  2. 竹间闻鸟鸣:在竹林间听到鸟儿的鸣叫,增添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3. 病惟愁是伴:生病时,愁苦成为唯一的伴侣,表达了病痛带来的孤独感。
  4. 闲与懒相成:闲散的状态与懒惰交织在一起,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无所事事。
  5. 堕地惊兹日:跌落到地上,惊觉今天的日子已经过去,暗示对时光的失落感。
  6. 终天负所生:一生都在承受生命的重担,表现出对生命负担的感慨。
  7. 一杯鱼菽祭:用鱼和豆子作为祭品,表达对逝者的怀念与哀悼。
  8. 悲感泪纵横:悲伤的情感使眼泪流淌不止,展现出深刻的内心情感。

修辞手法:

  • 对比:雨声和鸟鸣的对比,静谧与愁苦的对比,增强情感的冲突。
  • 象征:鱼和豆子作为祭品,象征着对生命的敬畏与怀念。
  • 拟人:雨声和鸟鸣赋予了自然以情感,使得环境与人的情感产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围绕着生命的无常与病痛带来的孤独感。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以及对逝去岁月的深切怀念与哀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忧伤与宁静。
  • 鸟鸣: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 :代表着痛苦与无奈。
  • 鱼菽:传统的祭品,象征着怀念与敬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环境是怎样的?

    • A. 喧闹的城市
    • B. 宁静的竹林
    • C. 热闹的市场
  2. 诗人用什么祭品表达悲伤?

    • A. 酒
    • B. 鱼和豆子
    • C. 水果
  3. 诗中“病惟愁是伴”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与无奈
    • C. 兴奋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现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 李白《月下独酌》:探讨孤独与生命的主题。

诗词对比:

  • 方孝孺的《童景纯来 其二》和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方孝孺更侧重于内心的感受,而王维则侧重于对自然的赞美与宁静的追求。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独特之处。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方孝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