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广州之役,余在北京狱中,偶闻狱卒道一二,未能详也,诗以寄感 其二》

时间: 2025-01-10 18:58:41

珠江难觅一双鱼,永夜愁人惨不舒。

南浦离怀虽易遣,枫林噩梦漫全虚。

鹃魂若化知何处,马革能酬愧不如。

凄绝昨宵灯影里,故人颜色渐模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广州之役,余在北京狱中,偶闻狱卒道一二,未能详也,诗以寄感其二

珠江难觅一双鱼,
永夜愁人惨不舒。
南浦离怀虽易遣,
枫林噩梦漫全虚。
鹃魂若化知何处,
马革能酬愧不如。
凄绝昨宵灯影里,
故人颜色渐模糊。

白话文翻译

在珠江上难以找到一对鱼,
漫长的夜晚使人愁苦而难以舒展。
南浦的离愁虽然容易散去,
但枫林中的噩梦却依旧笼罩着一切。
如果杜鹃的灵魂能化作人形,不知会去哪里,
马革之志又怎能回报心中的愧疚呢?
在凄凉的昨夜灯光下,
故人的面容逐渐模糊不清。

注释

  • 珠江:指珠江,流经广州,是南方的重要河流。
  • 南浦:南方的渡口,常用来表达离别之情。
  • 枫林:指枫树,一般与秋天、离愁相关。
  • 鹃魂:指杜鹃鸟的灵魂,杜鹃常在古诗中象征悲伤的离别。
  • 马革:指古代战士的战马皮,寓意报国之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精卫(1883-1944),字君猷,曾用名汪兆铭,中国近代政治家、革命家和诗人。他曾参与辛亥革命,是国民党内的重要人物,后来因政治原因与国民党分裂,成为汪伪政府的首脑。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辛亥革命期间,作者身处监狱,心中念念不忘广州的战役,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与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背景中的政治动荡与个人遭遇,使得诗中充满了愁苦与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在狱中对故人及往事的思念。开篇以“珠江难觅一双鱼”引入,暗示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与无奈,表达了对美好往昔的追忆。随后,诗人用“永夜愁人惨不舒”形象地描绘了狱中漫长夜晚的压抑与孤独。

“南浦离怀虽易遣”,虽然离愁可以暂时放下,然而“枫林噩梦漫全虚”,却暗示着痛苦的记忆难以抹去,梦境中的噩耗如影随形。接下来的“鹃魂若化知何处”,则用杜鹃鸟的意象,象征着对故人的哀思与无奈,若它的灵魂能归来,却又不知去向何方。

最后两句“凄绝昨宵灯影里,故人颜色渐模糊”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灯光下故人的面影逐渐模糊,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消逝,令人感到无比凄凉。

整体来看,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人情的细腻刻画,传达了深沉的思乡之情与对故人的怀念,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珠江难觅一双鱼:诗人用珠江中的鱼象征美好的事物,表达对往昔的渴望。
  2. 永夜愁人惨不舒:漫长的夜晚带来无尽的愁苦,无法舒展心中的痛楚。
  3. 南浦离怀虽易遣:离愁虽然容易释怀,但难以真正忘却。
  4. 枫林噩梦漫全虚:枫林中的噩梦,如同幻影一般,令人感到无比失落。
  5. 鹃魂若化知何处:若杜鹃的灵魂化为人形,诗人不知它会去向何处,暗示对故人的思念。
  6. 马革能酬愧不如:马革为古代勇士之志,表达诗人心中对故人的愧疚与报答之情。
  7. 凄绝昨宵灯影里:灯光下的孤寂氛围,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凄凉。
  8. 故人颜色渐模糊:随着时间的推移,昔日故人愈发模糊,令人心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珠江难觅一双鱼”,用鱼比喻美好的记忆。
  • 拟人:鹃魂若化,赋予杜鹃鸟以人性,表现思念。
  • 对仗:如“南浦离怀虽易遣,枫林噩梦漫全虚”,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身处逆境中的孤独和对故人的深情怀念,揭示了历史动荡带来的个人痛苦与无奈,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挣扎和对理想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珠江:象征故乡与美好记忆。
  • 南浦:象征离别之地,带有伤感。
  • 鹃魂:代表思念与无奈。
  • 马革:象征战争与报国之志。
  • 枫林:象征秋天的凄凉与离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珠江难觅一双鱼”中“鱼”象征什么? A. 美好记忆
    B. 现实困境
    C. 战争

  2. 诗人对故人的思念是通过哪个意象表现的? A. 枫林
    B. 鹃魂
    C. 南浦

  3. “马革能酬愧不如”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愧疚
    B. 自豪
    C. 失落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广州之役》:两首诗均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静夜思》更为直接,情感更为宁静;而汪精卫的诗则融入了历史背景,情感复杂而沉重。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词选》
  • 《中国诗词鉴赏辞典》
  • 《汪精卫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