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
作者: 汪莘 〔宋代〕
问言何处秋光好。
当年曾过长洲道。
一望没遮拦。
天宽水亦宽。
也因轻霭扫。
也傍斜晖讨。
指点与君看。
画他难不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开头询问,哪里秋天的光景最好。作者回忆起自己当年走过的长洲小路,向远处望去,视野开阔,天和水的宽广无边。因为薄雾轻轻扫过,也因为夕阳的斜晖照耀,指给你看这些美景,这样的景象难画吗?
注释:
- 问言:询问。
- 秋光:秋天的景色与光照。
- 长洲道:指沿水边的长洲小道。
- 一望没遮拦:视野开阔,没有遮挡。
- 轻霭:轻薄的雾气。
- 斜晖:夕阳的余晖。
- 指点与君看:向你指出这些美丽的景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莘(约1050-1120),字子言,号澹斋,南宋时期的词人。他的词风清丽、细腻,表现出对自然的深刻观察与感悟,常常在作品中融入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汪莘的游历和对于秋天美景的感悟中,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菩萨蛮》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将秋天的美景展现在读者眼前。诗的开头以“问言何处秋光好”引入,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接着,作者回忆起自己曾经走过的长洲小道,展现出一种温柔的怀旧情绪。接下来的描写“一望没遮拦,天宽水亦宽”则勾勒出一幅开阔而宁静的自然画面,给人以舒畅之感。
在诗中,作者还提到“轻霭”和“斜晖”,这两种自然现象为景色增添了层次与变幻,使得原本静谧的秋色更加生动。最后一句“画他难不难”则是对美景的自问,似乎在表达对于美的追求与渴望,暗示出即使再美的画面也难以完全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总体而言,这首词以轻快的语调和清新的意象,描绘了秋天的美丽,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和美好回忆的感慨,展现了词人对生活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问言何处秋光好:以提问的方式开启,表现出对美好秋天的向往。
- 当年曾过长洲道:回忆起自己曾走过的地方,增加了个人情感的厚度。
- 一望没遮拦,天宽水亦宽:描绘出广阔的自然景象,给人以开阔的感觉。
- 也因轻霭扫:轻雾的扫过,增添了景色的柔和。
- 也傍斜晖讨:夕阳的光辉给景色带来温暖的色调。
- 指点与君看,画他难不难:引导他人欣赏美景,也反映出对美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轻霭”和“斜晖”营造出柔和的氛围,增强了意境。
- 对仗:如“天宽水亦宽”,形成对称的美感。
- 提问:引发读者思考,增强参与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秋天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过往的怀念,反映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光:象征着丰收与成熟,暗示时光的流逝。
- 长洲道:代表着曾经的美好回忆,连接了过去与现在。
- 轻霭:象征着轻柔与梦幻的感觉,增添了诗歌的层次。
- 斜晖:代表着夕阳的温暖,暗示着希望与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的开头句“问言何处秋光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怀念
B. 失落
C. 愤怒 -
诗中提到的“轻霭”是指什么? A. 大雨
B. 轻薄的雾
C. 强风 -
诗的最后一句“画他难不难”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美的自信
B. 对美的无奈
C. 对美的质疑
答案:
- A. 怀念
- B. 轻薄的雾
- B. 对美的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临江仙》 by 李煜
- 《水调歌头》 by 苏轼
诗词对比:
- 《菩萨蛮》与《临江仙》:两者均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但《临江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而《菩萨蛮》则强调自然景色的开阔。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