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过淮阴吊韩信庙》
时间: 2025-01-10 21:53: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功高自弃汉元臣,
遗庙阴森楚水滨。
英主任贤增虎翼,
假王徼福犯龙鳞。
贱能忍耻卑狂少,
贵乏怀忠近佞人。
徒用千金酬一饭,
不知明哲重防身。
白话文翻译
功高的人往往被弃置,如同汉朝的元臣韩信一样,他的庙宇孤零零地矗立在楚水边上,显得阴森可怖。英俊的人得到贤能的辅佐,如同老虎的翅膀一样,假借王权享受福气,却触犯了龙鳞。低贱的人能够忍耐屈辱,反而少有狂妄之人;而身居高位的人缺乏忠诚,常常接近谄媚之人。白白花费千金去报答一顿饭,却不知明哲保身的重要。
注释
字词注释
- 功高自弃:指功劳很大却被抛弃,暗指韩信的遭遇。
- 汉元臣:汉朝的元臣,指韩信。
- 遗庙:遗留下来的庙宇,指为韩信所建的庙。
- 阴森:形容庙宇的环境阴暗而又令人恐惧。
- 英俊:指有才德的人。
- 任贤:任用贤能之人。
- 虎翼:比喻强大的助力。
- 假王:仗着王权。
- 徼福:图谋福气。
- 龙鳞:象征权威和尊严。
- 贱能忍耻:地位低的人能忍辱负重。
- 贵乏怀忠:地位高的人缺乏忠诚。
- 徒用千金酬一饭:形容浪费金钱,回报微薄。
- 明哲重防身:智慧的人重视自我保护。
典故解析
韩信是汉朝的开国功臣,他因功高而遭到猜忌,最终被杀。诗中通过韩信的遭遇,反映了历史上许多贤臣的悲惨命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绅(约778-817年),唐代诗人,字子华,号澄怀,祖籍河南,后迁居唐都长安。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擅长五言律诗和古体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李绅游历淮阴时,缅怀韩信的功业和悲惨命运,表达对历史英雄的不平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韩信的庙宇引发对历史的思考,诗的开头以“功高自弃”直接点出韩信的悲惨命运,强调了功臣的命运往往与其功业成正比。接着,诗中描绘了庙宇周围的阴森环境,营造出一种令人窒息的氛围,暗示了历史英雄最终的孤独和凄凉。
诗的中段提到“英主任贤增虎翼”,强调英雄之所以能够成就伟业,往往依赖于贤能的辅佐,这里用“虎翼”比喻助力的强大。与之相对的是“贱能忍耻卑狂少”,通过对比,揭示了社会中低贱和高贵之人的不同遭遇,反映出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无情。
诗的最后两句“徒用千金酬一饭,不知明哲重防身”,既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也是对个人处世哲学的思考,提醒人们重视自我保护而非盲目追求名利。整首诗情感深沉,结构严谨,语句简练却意蕴深远,展现了李绅作为诗人的深刻洞察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功高自弃汉元臣:开头直接引入韩信,点出其功高却被弃的命运。
- 遗庙阴森楚水滨:描述庙宇环境,反映韩信的孤独和凄凉。
- 英主任贤增虎翼:强调贤能的重要性,表现出对人才的渴望。
- 假王徼福犯龙鳞:揭示权势的危险,隐含对权臣的讽刺。
- 贱能忍耻卑狂少:低贱者的忍耐和自我克制。
- 贵乏怀忠近佞人:高贵者缺乏忠诚,容易接近谄媚的人。
- 徒用千金酬一饭:批评社会风气,形象地表现出人们的盲目。
- 不知明哲重防身:劝诫人们要珍惜自身的安全与智慧。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虎翼”等比喻,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体现了唐诗的对仗美。
- 反讽:通过对比高贵与低贱的态度,展现社会的冷酷。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功臣的命运与社会的无情,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同时也提出了对人性和处世哲学的思考,警示人们珍惜自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庙:象征历史的遗迹和英雄的孤独。
- 阴森:反映死亡和悲惨的氛围。
- 虎翼:象征强大的助力和支持。
- 龙鳞:象征权力和威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韩信被弃的原因是什么?
A. 功高自弃
B. 忍辱负重
C. 拒绝谄媚 -
诗中提到的“贱能忍耻”表达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A. 虚荣
B. 忍耐
C. 狂妄 -
诗的最后一句强调了什么重要的理念?
A. 追求名利
B. 明哲保身
C. 依靠他人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兵车行》:同样探讨历史人物的命运与社会的冷酷。
- 白居易《琵琶行》:描绘个人命运与社会变迁的诗作。
诗词对比
- 李白《侠客行》:同样表现了英雄的孤独与社会的不公,但李白更强调侠义精神。
- 杜甫《春望》:描绘国家动荡下的个人悲剧,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唐诗比较研究》
- 《李绅诗词研究》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不仅能够理解《却过淮阴吊韩信庙》这首诗的表面意思,还能深入其背后的情感与哲理,进而提升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