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崆峒岩和洪邑侯韵》

时间: 2025-01-11 05:21:11

海上何人访十洲,碧天遥见一岩浮。

门涵紫气平林曙,径护青霞古壑幽。

曲涧泉飞岩外响,悬崖凉散洞中秋。

丹流石壁清疑绝,露裛苍苔翠欲收。

风静晴云团皂盖,赋成白雪点轻裘。

岁除村鼓喧桑社,其喜公馀览胜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海上何人访十洲,碧天遥见一岩浮。
门涵紫气平林曙,径护青霞古壑幽。
曲涧泉飞岩外响,悬崖凉散洞中秋。
丹流石壁清疑绝,露裛苍苔翠欲收。
风静晴云团皂盖,赋成白雪点轻裘。
岁除村鼓喧桑社,其喜公馀览胜游。

白话文翻译:

在海上,有谁来访问那十个仙洲呢?远远的碧蓝天空中,隐约可见一座岩石浮现。
山门中弥漫着紫气,晨光照耀着平林,通向古老幽静的山径被青霞环绕。
曲折的山涧泉水从岩外奔涌而出,悬崖上的清凉气息散发在洞中,仿佛秋天的气息。
丹色的流水在石壁上流淌,清澈得让人怀疑是绝世之美,露水滋润着青苔,翠色欲滴。
风静日晴,云彩团团如皂盖,仿佛赋成了白雪,点缀在轻薄的裘衣上。
岁末之际,村庄的鼓声喧嚣,庆祝着桑社的节日,这样的喜悦让人乐于游览山水。

注释:

  • 十洲:传说中的十个仙岛,象征着人间的理想境地。
  • 紫气:在古代文化中,紫色常常代表祥瑞的气息。
  • 青霞:青色的云霞,给人以宁静的美感。
  • 曲涧泉:弯曲的山涧中泉水流动,形象生动。
  • 丹流:指红色的流水,可能是由矿物质或植物染色。
  • 苍苔:青苔的颜色,象征着自然的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宗周是明代的一位诗人,生于文人领域,他的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文景观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游览崆峒山时写成,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崆峒山的描写,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前四联主要描绘了崆峒山的景色,诗人通过对海上、紫气、青霞、曲涧等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然的美感,展现了山的雄伟与灵动。特别是“丹流石壁清疑绝,露裛苍苔翠欲收”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的清新与生机,给人以视觉与心灵的双重享受。最后两句则转向人文,表现出岁末村社的欢庆场面,诗人以此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整首诗流畅自然,情感真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海上何人访十洲:开篇设问,表现了诗人对理想境地的向往。
  • 碧天遥见一岩浮:描绘了远方的崆峒山,突显其高耸入云的气势。
  • 门涵紫气平林曙:描绘了山门内的神秘气氛,与晨光相结合,显得祥和。
  • 径护青霞古壑幽:展示了古老的山径与青霞的环绕,营造出幽静的氛围。
  • 曲涧泉飞岩外响:表现了山涧泉水奔流的声音,生动形象。
  • 悬崖凉散洞中秋:描绘了秋天的凉爽气息,增添了自然的层次感。
  • 丹流石壁清疑绝:用“丹流”形象化了流水的美,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
  • 露裛苍苔翠欲收:展现了湿润的青苔,象征着生机与自然的和谐。
  • 风静晴云团皂盖:描绘了静谧的天气,给人以宁静的感受。
  • 赋成白雪点轻裘:将白雪比作轻裘,展现了冬日的柔和与温暖。
  • 岁除村鼓喧桑社:反映了节日庆祝的热闹场面,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 其喜公馀览胜游:传达出诗人对游览的喜悦与享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赋成白雪点轻裘”,将雪比作轻裘,形象生动。
  • 拟人:如“凉散洞中秋”,让自然的景象更具人性化。
  • 对仗:全诗多处运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对人生理想的向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珍惜,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上:象征着广阔与未知,代表了探索的精神。
  • 紫气:象征祥和与美好,代表了诗人对理想之地的向往。
  • 青霞、青苔:自然的象征,体现了生机与宁静。
  • 丹流:表现出自然界的神秘与美丽,寓意着生命的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十洲”是指什么?

    • A. 十个仙岛
    • B. 十个村庄
    • C. 十个山峰
  2. “风静晴云团皂盖”中的“皂盖”指的是什么?

    • A. 黑色的云
    • B. 绿色的山
    • C. 白色的雪
  3. 诗人在最后两句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自然的失望
    • B. 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 C. 对人际关系的冷漠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写自然景色,但更加突出豪放与奔放的情感。
  • 王维的《鹿柴》:与蔡宗周的作品形成对比,王维的作品更注重静谧与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语境与意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