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扬州菊坡席上作)》
时间: 2025-01-11 07:55: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酹江月(扬州菊坡席上作)
作者: 曾协 〔宋代〕
一年好处,是霜轻尘敛,山川如洗。
晚菊留花供燕赏,金缕宝衣销地。
旧观初还,层楼相望,重见升平际。
小春时节,绮罗丛里人醉。
此日武帐贤侯,六年仁政,浃长淮千里。
欲入鹓行仍缓带,聊抚竹西歌吹。
紫塞烟清,玉关人老,宜趣朝天骑。
香尘归路,旧游回首应记。
白话文翻译:
这一年最美的时节,霜轻如尘,山川都被洗净。
晚菊盛开,供燕子欣赏,金缕宝衣在大地上消逝。
旧日的景观初现,层楼相望,再次见到繁荣的时光。
小春时节,华美的罗裙中人们尽情陶醉。
今日在武帐中,贤明的侯爵,已施仁政六年,惠及长淮千里。
想要进入鹓行,却仍然慢慢而行,聊以抚琴歌唱。
紫塞的烟雾清晰,玉关的老人已老,适宜骑马朝天而去。
香尘归路,回首往昔的游玩应当铭记。
注释:
- 霜轻尘敛:霜降后,尘埃聚集在地面,环境显得格外干净。
- 金缕宝衣:指华丽的衣裳,象征美好事物的消逝。
- 升平际:指国家安定繁荣的时期。
- 鹓行:鹓是传说中的鸟,象征高洁的品德与志向。
- 香尘:指香气和尘埃,寓意着归路的美好回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曾协,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的时期,作品多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观,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扬州菊坡席上,正值晚秋时节,诗人感受到自然之美与社会繁荣的交织,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珍惜和对往昔记忆的追怀。
诗歌鉴赏:
《酹江月》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秋天的美丽与人们的欢愉。诗的开头便以“霜轻尘敛”勾勒出清新的秋景,接着转向晚菊的盛开,象征着生命的美好和期盼的延续。诗中不仅有自然的描写,还有对人文关怀的深刻思考,贤侯施仁政,体现了对政治安定与人民幸福的向往。
在结构上,诗人采用了对仗和排比的手法,使得诗句之间相互辉映,增强了节奏感和美感。诗的最后几句,既有对过去的追忆,又有对未来的畅想,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历史的厚重与人情的温暖。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年好处:描绘一年中最美的时光。
- 霜轻尘敛,山川如洗:表现出秋霜后的清新与干净。
- 晚菊留花供燕赏:晚菊盛开,供人观赏。
- 金缕宝衣销地:美好的事物逐渐消逝。
- 旧观初还,层楼相望:旧日的繁华再次浮现。
- 小春时节,绮罗丛里人醉:小春时节,人们在华美的环境中尽情欢愉。
- 此日武帐贤侯:当日贤明的侯爵在位。
- 欲入鹓行仍缓带:想要高飞却依然缓慢行进。
- 紫塞烟清,玉关人老:描绘边塞清晰的景象与老去的人。
- 宜趣朝天骑:适合骑马朝天而去。
- 香尘归路,旧游回首应记:回首往昔的游玩,铭记那份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金缕宝衣”比喻美好的事物。
- 对仗:如“紫塞烟清,玉关人老”。
- 排比:整首诗的句式结构对称,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对历史繁荣的追忆以及对人情温暖的珍惜,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象征清新与纯净。
- 菊:代表坚韧与高洁。
- 金缕宝衣:寓意美好事物的消逝。
- 鹓行:象征理想与追求。
- 香尘:代表美好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金缕宝衣”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美好事物的消逝
C. 高贵的身份 -
诗中提到的“贤侯”代表什么? A. 统治者施行仁政
B. 一位普通的士人
C. 诗人的朋友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在历史与个人情感的交汇中,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