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彻上人亡寄侍郎杨丈》

时间: 2025-01-22 11:01:02

东越高僧还姓汤,几时琼佩触鸣珰。

空花一散不知处,谁采金英与侍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越高僧还姓汤,几时琼佩触鸣珰。空花一散不知处,谁采金英与侍郎。

白话文翻译:

东越的高僧又姓汤,不知何时琼佩能再相触。空中的花散落后不知去向,谁能把金英(指美丽的花)采来送给侍郎呢?

注释:

  • 东越:指江东一带,古代对今江苏、浙江一带的称呼。
  • 高僧:指高僧大德,宗教上有很高地位和声望的人。
  • 琼佩:指美玉制成的佩饰,象征高贵和美好。
  • 鸣珰:指佩饰发出的清脆声响,用以形容高贵的气质。
  • 空花:指已凋落的花,象征虚幻和无常。
  • 金英:指美丽的花朵,通常寓意美好事物。

典故解析:

  • 琼佩鸣珰:在古代文学中,琼佩常被用来象征高雅和品位,鸣珰则常与美好景象相联系,表现出一种理想化的美好形象。
  • 金英:在古诗中,金英常与美女或佳人相联系,象征着理想中的美好与追求。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号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以散文和诗歌闻名,尤其是他的山水诗和政治理念。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柳宗元被贬之时,表达了他对高僧的怀念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诗中不乏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对已故高僧的追思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诗的开头提到“东越高僧”,显示出诗人对宗教精神的敬仰,而“几时琼佩触鸣珰”则表达了对再相会的渴望,似乎传达出一种对失去朋友的惋惜之情。接下来的“空花一散不知处”则通过意象反映出人生的无常和事物的难以把握,令人感到一种惆怅的情怀。最后一句“谁采金英与侍郎”不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还暗示了对友人杨丈的祝福与思念,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情感层次。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东越高僧还姓汤:说明这位高僧来自东越,且与汤姓有关,显示了诗人对这位高僧的认同。
    2. 几时琼佩触鸣珰:表达了对与高僧再次相见的期待和向往。
    3. 空花一散不知处:隐喻人生如花,凋零后便不知去向,充满无常感。
    4. 谁采金英与侍郎:将美好事物寄托于友人的身上,表现出对友谊的珍视。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空花”比喻凋零的生命,表现无常。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称,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反映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思考与追求。

意象分析:

  • 空花:象征虚无和无常。
  • 金英:象征美好与理想,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高僧来自哪个地区?

    • A. 北方
    • B. 西南
    • C. 东越
    • D. 中原
  2. 诗中“空花一散不知处”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惆怅
    • C. 愤怒
    • D. 幸福
  3. 诗中提到的“金英”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位高僧
    • C. 一种饰品
    • D. 一种饮品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柳宗元的诗更侧重于对生命无常的思考,而王维则更多地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人生理想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柳宗元集》
  • 相关文献:李白、杜甫的诗作分析与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