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新亭俯朱槛,嘉木开芙蓉。
清香晨风远,溽彩寒露浓。
潇洒出人世,低昂多异容。
尝闻色空喻,造物谁为工?
留连秋月晏,迢递来山钟。
白话文翻译:
在新亭上俯瞰朱红的栏杆,盛开的花木如同芙蓉。
清香随着晨风飘远,浓厚的色彩在寒露中显得更加鲜艳。
洒脱的气质超脱于尘世,气宇轩昂又各有不同。
我曾听说色彩与空灵是相互暗喻的,造物主究竟是谁呢?
在这明亮的秋月下留连,不远处传来山中的钟声。
注释:
- 新亭:指新建的小亭子。
- 朱槛:红色的栏杆。
- 嘉木:美好的树木。
- 芙蓉:荷花,象征美丽和清雅。
- 清香:清新的香气。
- 溽彩:浓烈的色彩,通常与清晨的景色相结合。
- 潇洒:形容人风度翩翩,洒脱自如。
- 低昂:形容态度的高低起伏。
- 色空喻:色彩与空灵的比喻。
- 造物:指创造事物的神秘力量。
- 留连:留恋、不舍。
- 迢递:遥远的、曲折的。
典故解析:
“色空喻”在佛教中常用来表达人生的无常与空灵,结合了诗人对自然美与人类存在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号宗元,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哲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擅长散文和诗歌,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与自然风光。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且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芙蓉亭》作于柳宗元被贬至永州期间,诗中流露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那时的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的起伏,让诗人更加珍惜自然之美,从而激发了创作灵感。
诗歌鉴赏:
《芙蓉亭》是一首抒情诗,柳宗元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感悟与思索。开篇便以新亭俯瞰朱槛的画面引入,展现出一种悠闲的意境。接着,诗人将清香与晨风结合,生动地描绘出清晨的宁静与美丽。诗中“潇洒出人世”一句,传达了诗人心灵的自由与超脱,表明他在逆境中依然保持高昂的情操。
而“尝闻色空喻,造物谁为工”则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刻反思,表达了人对自然与生命奥秘的探索和困惑。最后两句“留连秋月晏,迢递来山钟”更是将自然与人文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遐想的氛围。整首诗蕴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哲思与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柳宗元独特的审美情趣与深邃的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新亭俯朱槛:在新建的亭子上俯视着红色的栏杆,展现出对自然和美的观察。
- 嘉木开芙蓉:美好的树木开着荷花,强调自然的美丽与生机。
- 清香晨风远:清新的香气随着晨风飘远,带来了一种宁静的感受。
- 溽彩寒露浓:浓烈的色彩在寒露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鲜艳,展现了自然的绚烂。
- 潇洒出人世:超脱于世俗的洒脱,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
- 低昂多异容:形容态度与气质的多样性,反映出个体的差异。
- 尝闻色空喻:提到色彩与空灵的比喻,深刻反映了诗人对存在的思考。
- 造物谁为工:探讨造物的力量与来源,充满哲学意味。
- 留连秋月晏:在明亮的秋月下留恋,体现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迢递来山钟:遥远的山钟声传来,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的“色空喻”将色彩与空灵进行比喻,深化了诗意。
- 拟人:通过“留连”表现自然景色对人的吸引力,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潇洒出人世,低昂多异容”,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旨在表达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出对生命的珍惜与对存在的探讨,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新亭:象征新的开始与美好的希望。
- 芙蓉:代表美丽与纯洁。
- 晨风:象征清新与生命的活力。
- 寒露:反映出季节变迁与自然的无常。
- 秋月:代表宁静与思索的时刻。
- 山钟: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新亭俯朱槛”描绘的是哪种景象? A. 亭子与栏杆
B. 山水画
C. 秋天的落叶 -
“潇洒出人世”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失落
B. 超脱
C. 忧伤 -
“留连秋月晏”的“留连”指的是什么? A. 追赶
B. 留恋
C. 离去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展现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
- 孟浩然《春晓》:描绘春天的生机与人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柳宗元《芙蓉亭》与王维《山居秋暝》: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柳宗元更注重哲理思索,而王维则更强调宁静与和谐。前者更具探索性,后者则更具诗意的安宁。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柳宗元诗文选》
- 《唐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