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蒲州石矶望横江口潭岛深迥斜对香零山》
时间: 2025-01-11 05:10: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隐忧倦永夜,凌雾临江津。
猿鸣稍已疏,登石娱清沦。
日出洲渚静,澄明皛无垠。
浮晖翻高禽,沉景照文鳞。
双江汇西奔,诡怪潜坤珍。
孤山乃北峙,森爽栖灵神。
洄潭或动容,岛屿疑摇振。
陶埴兹择土,蒲鱼相与邻。
信美非所安,羁心屡逡巡。
纠结良可解,纡郁亦已伸。
高歌返故室,自罔非所欣。
白话文翻译:
隐隐的忧虑伴随着漫漫长夜,雾气笼罩着江边的渡口。猿声渐渐稀疏,我登上石矶,悠然观赏清澈的江水。日出时,洲渚静谧,水面澄清如洗,广阔无边。光影闪烁,鸟儿高飞,沉静的景象映照着鱼鳞。两江汇流向西奔去,奇妙的景象潜藏于大地之下。孤山耸立于北方,清爽的气息栖息着灵魂。回旋的潭水有时会动容,岛屿仿佛在轻轻摇晃。陶土在此被挑选,蒲鱼在水中相伴。美景虽好,却未能让我安宁,我的心情时常徘徊不定。纠结的情绪也是可以解开的,郁闷的心情也已舒展。高歌着回到故乡,自己却未能真心快乐。
注释:
- 隐忧:内心的忧虑。
- 凌雾:笼罩在雾气中的状态。
- 猿鸣:猿猴的叫声。
- 清沦:清澈的水。
- 洲渚:江中小洲或沙滩。
- 浮晖:水面上浮动的光影。
- 双江:指两条江流。
- 森爽:清新凉爽的感觉。
- 洄潭:回流的水潭。
- 陶埴:陶土。
- 蒲鱼:一种鱼类,通常栖息在水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柳宗元(773年-819年),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其作品以山水诗和散文著称,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柳宗元被贬至永州期间,表现出他在逆境中对自然的感悟和内心的挣扎。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观与他复杂的心情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哲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虑。开篇“隐忧倦永夜”,即以一种孤寂的情绪引入,在漫漫长夜中,诗人感受到内心的困扰。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描绘了江边的自然景象,猿鸣、日出、双江汇流等意象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赞美,也隐含了他内心的渴望与挣扎。诗的后半部分,虽有美景环绕,但“信美非所安”的感慨道出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思考。
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的细致刻画,也有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剖析,体现了柳宗元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与哲学反思。诗人在美景中感受到的孤独,恰恰反衬出人心对外界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隐忧倦永夜”:表现诗人内心的忧虑和疲惫。
- “凌雾临江津”:描绘雾气笼罩的江边景象,增添了神秘感。
- “猿鸣稍已疏”:猿的叫声逐渐变稀,暗示孤寂。
- “日出洲渚静”:日出带来的宁静感,与内心的喧嚣形成对比。
- “浮晖翻高禽”:光影与飞禽的交错,展现生动的自然景象。
- “双江汇西奔”:双江汇流,象征生命的奔涌不息。
- “孤山乃北峙”:孤山矗立,暗示诗人的孤独与独立。
- “信美非所安”:尽管美景如斯,内心却无法安宁。
- “高歌返故室”:高歌归去,显现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浮晖翻高禽”,通过比喻生动描绘了光影与鸟的关系。
- 对仗:如“猿鸣稍已疏,登石娱清沦”,表现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的对比。
-
主题思想:
-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虑,以及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体现出对美景的向往,却又无奈于无法获得内心的宁静。
意象分析:
- 隐忧:象征内心的苦闷与挣扎。
- 猿鸣:象征孤寂与离别。
- 日出:象征希望与新的开始。
- 双江:象征生活的奔流不息与变幻。
- 孤山:象征独立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猿鸣”指的是: A. 猴子的叫声
B. 鸟的鸣叫
C. 大海的波涛
D. 风的呼啸 -
诗人所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反映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孤独与忧虑
C. 愤怒
D. 幸福 -
“信美非所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满足
B. 忧虑
C. 高兴
D. 平静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柳宗元与王维的山水诗对比:柳宗元的作品偏向于表现内心的孤独与思考,而王维则更注重景物的和谐美感与人对自然的融入。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柳宗元诗文集》
- 《唐代诗人研究》
通过这些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柳宗元的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情感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