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铜鱼使赴都寄亲友
作者: 柳宗元 〔唐代〕
行尽关山万里馀,到时闾井是荒墟。附庸唯有铜鱼使,此后无因寄远书。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的意思是:我走过了千山万水,到了你们那里,却发现家乡已经变成了荒凉的废墟。唯一的依靠是铜鱼传递消息,但今后再也没有理由寄送远方的书信了。
注释:
- 关山:指山和关隘,象征着艰难的旅途。
- 闾井:指村庄和水井,表现出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 铜鱼使:古代一种用铜制成的信使,象征着书信的传递工具。
- 附庸:这里可以理解为依靠或依赖。
典故解析:
铜鱼使在古代是指一种信使,具有传递消息的功能。通常用来寄托对亲友的思念和关心。在唐代,诗人因政治原因被贬,常常借助信使传递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因参与政治改革而遭贬谪,后主要在边远地区生活。他以散文和诗歌著称,作品常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柳宗元被贬期间,他身处异乡,心系故土,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和对故乡变迁的感伤。
诗歌鉴赏:
《铜鱼使赴都寄亲友》通过对旅途和故乡的描绘,折射出深沉的乡愁和对亲友的思念。开篇“行尽关山万里余”,极具画面感,展现了诗人经历的艰辛旅程;而“到时闾井是荒墟”则突显了故乡的变化,给人一种无奈和哀伤的感觉。诗中提到的“铜鱼使”,象征着他与亲友之间的唯一联系,暗示着他对无法再寄信的无奈与失落。整首诗情感真挚,蕴含着对家乡的眷恋与对亲友的深情,表现了人在离乡背井时的孤独感与无助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行尽关山万里余:走过重重山关,已经走了万里,表达了旅途的艰辛。
- 到时闾井是荒墟:到达时,故乡的村庄和水井已成荒废之地,表现对故乡的失落感。
- 附庸唯有铜鱼使:唯一能依靠的就是铜鱼信使,象征着与亲友的联系。
- 此后无因寄远书:从此再也没有理由寄信给远方的朋友,表达了深深的无奈和孤独。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铜鱼使象征书信,承载着思念与联系。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故乡的怀念和对亲友的思念,感情基调既有对过往的追忆,也有对未来无望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关山:象征艰难险阻,隐喻人生的坎坷。
- 荒墟:代表失去的故乡,表达作者的失落和悲伤。
- 铜鱼使:象征沟通与联系,体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题目:诗中提到的“铜鱼使”象征什么?
- a) 交通工具
- b) 信使
- c) 食物
-
题目:诗人对故乡的感情是?
- a) 无所谓
- b) 失落和思念
- c) 欢喜和期待
-
题目:诗中“行尽关山万里余”表达了什么?
- a) 旅途的愉悦
- b) 旅途的艰辛
- c) 对未来的希望
答案:
- b) 信使
- b) 失落和思念
- b) 旅途的艰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孟郊的《游子吟》
诗词对比:
- 《登鹳雀楼》和《铜鱼使赴都寄亲友》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前者更侧重于壮丽的景色与人生的哲理,而后者则是对亲情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柳宗元集》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