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嗣直弟颂十首
饥渴随时用,悲欢触事真。
十方无壁落,中有昔怨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人在生活中常常感到饥渴与悲欢,随时都可能被触动。在这个世界上,四面八方似乎没有墙壁阻隔,而心中却常常存在着曾经的怨恨与不快。
注释:
- 饥渴:这里指的是对生活的渴望和对情感的需求。
- 悲欢:指悲伤与快乐,表现出人生的多样情感。
- 十方:指四面八方,形容处境的开放与无所限制。
- 无壁落:没有墙壁可挡,意指一种无障碍的状态。
- 昔怨人:过去有怨恨的人,暗示心中无法释怀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曾任官职,后归隐于山水之间。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著称,情感深邃,常表现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黄庭坚的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经历的感悟。作为一位经历丰富的诗人,他在诗中表达了对生活中悲欢离合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赠嗣直弟颂十首》通过简洁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复杂性。诗的开头以“饥渴”二字引入,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人在生活中常常感到的内心不满足。这种饥渴感并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更是精神和情感上的渴求。接着,诗人提到“悲欢”,这不仅是对情感的总结,更是对人生百态的真实写照。
“十方无壁落”的意象则显现出一种无障碍的状态,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开放的,但同时也让人感到脆弱。人们的心中可能会因为过往的经历而保存着怨恨,这种情感的延续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微妙而复杂。
整首诗在简洁的字句中蕴藏着深厚的哲理,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感悟。黄庭坚用朴素的语言传达了复杂的情感,使得读者在品味诗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冲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饥渴随时用:人在生活的每时每刻都在追求某种满足,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内心需求。
- 悲欢触事真:生活中的事物总会触动人心,带来真实的情感体验。
- 十方无壁落: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开放的,没有隔阂。
- 中有昔怨人:心中仍然留存着过去的怨恨,这种情感在心中反复萦绕。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饥渴”与“悲欢”形成对仗,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十方无壁落”的意象,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开放而又复杂的。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复杂情感,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脆弱与深刻。通过对“饥渴”和“怨恨”的反思,传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情感的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饥渴:象征着对生活和情感的渴望。
- 悲欢:体现人生的多样性与情感的复杂性。
- 十方:象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开放与无碍。
- 昔怨人:象征着内心的积怨和无法释怀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饥渴”指的是什么?
A. 生理上的食欲
B. 对生活和情感的渴求
C. 对金钱的贪欲 -
“十方无壁落”这句话表达了什么?
A. 人际关系的隔阂
B. 人际关系的开放性
C. 生活的无奈 -
“昔怨人”代表了什么情感?
A. 失去的爱情
B. 对过去的怨恨
C. 对未来的期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黄庭坚的诗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均体现了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但黄庭坚更多地强调了内心的苦闷,而王维则倾向于表达对亲情的怀念。两者在主题与情感上都呈现出人生的复杂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黄庭坚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