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昌上座归成都》
时间: 2025-01-10 22:38: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昌上座归成都
——黄庭坚
昭学堂中有道人,
龙吟虎啸随风云。
雨花经席冷如铁,
一縢日转十二轮。
宝胜蓬蒿荒小院,
埋没醯罗三只眼。
个是江南五味禅,
更往参寻莫担板。
白话文翻译:
在昭学堂中有位高人,
龙吟声和虎啸声伴随着风云。
雨花经席冷得像铁一样,
一天旋转如同十二轮。
宝胜寺的小院荒芜如蓬蒿,
埋没了三只醯罗的眼睛。
这便是江南五味禅,
更要去探寻,不要担心烦恼。
注释:
- 昭学堂:指的是一个学堂或道观,象征着道教文化。
- 龙吟虎啸:形容气势磅礴的声音,暗指高人的教导。
- 雨花经席:指供奉佛教经典的地方,象征着清净与修行。
- 冷如铁:比喻环境的严酷与肃穆。
- 一縢日转十二轮:形容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宝胜:指宝胜寺,象征禅宗的场所。
- 醯罗:古代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眼睛,代表智慧或洞察力。
- 五味禅:禅宗思想的一部分,意味着对人生五味的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江西人,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主张“诗中有画”,其诗歌作品以清新自然、意趣横生著称。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黄庭坚与朋友别离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和对修行生活的感悟。诗中蕴含了深厚的道教及禅宗思想,显示出作者对高人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道人的修行境界,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智慧与修行的深刻理解。开篇的“昭学堂中有道人”,引入了一个超然物外的修行者形象,似乎在暗示高人不仅有超凡的智慧,还有与天地间自然的和谐共鸣。接下来的“龙吟虎啸随风云”,通过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这种智慧如同自然界的力量,充满了气势。
诗中“雨花经席冷如铁”一句,暗示了修行的艰辛与清冷,体现出道教与禅宗对身心磨炼的重视。而“一縢日转十二轮”则以形象化的手法,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给人深思。
后半部分“宝胜蓬蒿荒小院”通过对环境的描写,传达出修行场所的静谧与荒凉,似乎暗示着一种内心的孤独与清净。而“埋没醯罗三只眼”则以哲理性的语言,揭示了修行者的智慧与洞察力。
最后的“个是江南五味禅,更往参寻莫担板”引导读者向更深层的哲理与智慧探寻,同时鼓励人们在修行的旅途中,不必太过担忧烦恼,反而应当放下执念,追求内心的宁静。这种结合了自然、哲理与修行的表达,使得整首诗具有了深刻的意境和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昭学堂中有道人:引入修行者,强调其地位与智慧。
- 龙吟虎啸随风云:形容其教导的力量与影响,像自然界的声音。
- 雨花经席冷如铁:描绘严酷的修行环境,反映修行的不易。
- 一縢日转十二轮: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宝胜蓬蒿荒小院:描绘禅宗的环境,暗示内心的荒凉。
- 埋没醯罗三只眼:象征智慧的隐蔽与深邃。
- 个是江南五味禅:引导读者向禅理探寻。
- 更往参寻莫担板:鼓励继续探索,不必过于忧虑。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龙吟虎啸”比喻高人的智慧与力量。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如“雨花经席”象征修行的清净与艰难。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高人修行生活的向往,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同时也体现出修行的艰辛与智慧的追求,鼓励人在修行的过程中放下执念,勇敢探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道人:象征智慧与修行者。
- 龙吟虎啸:自然的宏伟与力道,暗示修行的力量。
- 雨花经席:神圣与清净的修行场所。
- 宝胜:代表禅宗的智慧与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昭学堂”指的是: A. 一所学校
B. 一个道观
C. 一个寺庙 -
“龙吟虎啸”用来形容什么? A. 自然的声音
B. 修行者的智慧
C. 高人的教导 -
诗中“冷如铁”是指什么? A. 修行环境的清冷
B. 修行者的性格
C. 季节的变化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题临安邸》(陆游)
- 《庐山谣》(李白)
诗词对比:
与黄庭坚的《送昌上座归成都》相比,陆游的《题临安邸》同样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但其情感更加浓烈,反映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时光流逝的无奈。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但都显示了对人生哲理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