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落魄》
时间: 2025-01-10 23:06: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醉落魄
黄庭坚
陶陶兀兀。人生无累何由得。
杯中三万六千日。闷损旁观,自我解落魄。
扶头不起还颓玉。日高春睡平生足。
谁门可款新篘熟。安乐春泉,玉醴荔枝绿。
白话文翻译
全诗可译为:
生活悠闲自得,人生若无负担,怎能得到这样的乐趣?
杯中仿佛有三万六千个日子,烦闷地旁观,反而让我感到失落。
头抬不起,还是沉迷于消沉之中。阳光高照,春日的睡眠让我觉得足够。
谁家门中能品尝到新摘的篘子?乐于春泉,细腻的甜酒和荔枝的绿意。
注释
- 陶陶兀兀:形容陶醉、悠闲的样子。
- 三万六千日:指时间的悠长,三万六千日即是十年。
- 落魄:指失落、落魄的状态。
- 扶头不起:形容感到疲惫、无力。
- 新篘熟:新采摘的篘子(即一种水果),形容新鲜美味。
- 安乐春泉:形容春天的快乐和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与苏轼、米芾并称。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闲适的生活态度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黄庭坚中年时期,正值他在诗歌创作和书法上的成熟阶段,反映了他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醉落魄》展现了黄庭坚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与悠闲的生活态度。诗中通过“陶陶兀兀”描绘了一种无忧无虑的状态,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接着,诗人以“人生无累何由得”自问,反思生活中负担与乐趣的关系,表现出一种哲学思考。
“杯中三万六千日”则象征着丰富的生活经历和时间的流逝,诗人通过“闷损旁观,自我解落魄”表达了对内心烦闷的自我解脱。在“扶头不起还颓玉”中,诗人用“玉”作为比喻,形象地传达了内心的沉重与无力感。
最后,诗人在“安乐春泉,玉醴荔枝绿”中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传递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整首诗在抒情中融入了哲理,既有对生活的感慨,又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陶陶兀兀:描绘一种陶醉、悠闲的状态,表示诗人对生活的享受。
- 人生无累何由得:探讨人生的轻松与乐趣之间的关系,反问如果没有负担,乐趣又从何而来。
- 杯中三万六千日:形象化地表达时间的丰富,暗示人生的长久和过往的经历。
- 闷损旁观,自我解落魄:表达诗人对自身处境的反思,寄托了对内心烦闷的解脱。
- 扶头不起还颓玉:通过“玉”来比喻内心的疲惫与沉重,反映出一种无力感。
- 日高春睡平生足:享受春日的慵懒,强调满足于当下的生活。
- 谁门可款新篘熟:引起对美味的渴望,暗示生活中的乐趣依然存在。
- 安乐春泉,玉醴荔枝绿:描绘春天的美好,象征着生活的幸福和甜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颓玉”比喻为内心的沉重与疲惫,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平生足”和“谁门可款”,形成和谐的节奏感,增强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生活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哲理的反思,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陶陶兀兀:象征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
- 三万六千日:象征丰富的时间和经历。
- 春泉、荔枝:代表春天的生机与美好,象征生活的快乐与幸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陶陶兀兀”表达了什么样的状态? A. 忧伤 B. 悠闲 C. 忙碌
-
“日高春睡平生足”中“春睡”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懒散 B. 春天的忙碌 C. 春天的寒冷 -
诗中提到的“新篘熟”象征着什么?
A. 生活的苦涩 B. 生活的乐趣 C. 生活的平淡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黄庭坚与苏轼:两位诗人都强调生活的美好与哲理,但黄庭坚更侧重于个人感受的细腻描写,而苏轼则常以历史背景和个人情怀结合的方式表达。
- 陶渊明与黄庭坚:陶渊明以田园诗著称,强调自然与内心的和谐,而黄庭坚则在闲适中探讨人生的智慧与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