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断狱推京兆,依经议绝群。
何疑故太子,足动大将军。
威信怀前政,荒凉剩旧坟。
一丘城巽位,凭吊日斜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古代京兆的政治局势,推断出法官的裁决有多么严厉,依照法典的规定,决绝了许多冤屈。对于昔日的太子,权势的影响力依旧能够动摇大将军的地位。前朝的威信仍在心中,然而如今的荒凉景象,只剩下被遗忘的坟墓。一座小丘在城郊的巽位上,夕阳斜照下,令人感到无限的惆怅与怀念。
注释:
- 断狱:指审判案件。
- 京兆:古代一个地区名,现今的西安一带。
- 依经:依照法令,遵循典章。
- 绝群:绝,指断绝,群,指众人或众多案件。
- 何疑:有什么可怀疑的。
- 太子:指古代皇位的继承人。
- 将军:古代军队的统帅,通常掌握重兵。
- 威信:权威和信任的结合,指人们对权力的认可。
- 荒凉:指寂寞、冷清的状态。
- 旧坟:指古代的坟墓,象征着过去的辉煌与如今的凋零。
- 城巽位:指古城的方位,巽指东南,常与风水有关。
- 凭吊:凭借和怀念,表示对往事的追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天谊,清代著名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其诗风以沉郁、豪放为主,常表现出对历史变迁的思考与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政治动乱之际,时局让诗人思考古代的权力与政治的变迁,表现出对历史的追怀与对现状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凝练的语言和深沉的历史感,展现了刘天谊对古代政治的思考。在开篇“断狱推京兆”中,诗人通过严厉的审判,暗示了当时社会法治的严苛与无情。接下来的“何疑故太子,足动大将军”则揭示了权力的流动性,昔日的权臣不再,但其影响依然萦绕在心头,体现了历史的深远影响。
“威信怀前政,荒凉剩旧坟”一句,则在对比中呈现出一种强烈的对比感,前朝的威信在现今的荒凉中显得格外苍白无力,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最后的“一丘城巽位,凭吊日斜曛”则以景抒情,夕阳西下的景象更增添了惆怅,让人不禁思考人生的无常与历史的沉浮。整首诗在表现一种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感慨中,传达出诗人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断狱推京兆:描绘了审判案件的严厉,暗示社会的动荡。
- 依经议绝群:强调法治的冷酷无情,众多冤屈被无情裁决。
- 何疑故太子:提及过去的太子,反映出权力的更迭与不稳定。
- 足动大将军:说明昔日权势依然可以影响现今的权臣。
- 威信怀前政:描述对前朝权势的怀念,尽管已成往事。
- 荒凉剩旧坟:展现历史的遗忘与冷清。
- 一丘城巽位:通过地理位置的描绘,增强怀旧感。
- 凭吊日斜曛:夕阳映照下的追思,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修辞手法:
- 对仗:前后句构成鲜明对比,如“威信怀前政,荒凉剩旧坟”。
- 比喻:用“旧坟”象征过去的消亡与被遗忘的历史。
- 意象:夕阳、荒凉等意象,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感慨,表达了对权力更迭与人事无常的无奈。诗人在追忆古代的同时,也在对现实的沉思,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
意象分析:
- 京兆:象征政治中心的动荡与变化。
- 旧坟:代表历史的遗忘与过去的辉煌。
- 日斜曛:暗示时间的流逝,增加了怀旧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京兆”指的是哪个地区?
- A. 西安
- B. 北京
- C. 南京
- D. 洛阳
-
“荒凉剩旧坟”中的“旧坟”象征什么?
- A. 未来的希望
- B. 过去的辉煌
- C. 现状的繁荣
- D. 自然的美丽
-
诗中提到的“威信怀前政”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历史的怀念
- C. 对现状的不满
- D. 对权力的追求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杜甫的《春望》相比较,二者都体现了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感慨,但杜甫的诗更侧重于战乱对个人的影响,而刘天谊则聚焦于权力的流转与历史的遗忘。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刘天谊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清代诗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