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楼诗二十首。东武亭》
时间: 2025-02-04 17:01: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李绅的《新楼诗二十首·东武亭》原文如下: 绿波春水湖光满,丹槛连楹碧嶂遥。 兰鹢对飞渔棹急,彩虹翻影海旗摇。 斗疑斑虎归三岛,散作游龙上九霄。 鼍鼓若雷争胜负,柳堤花岸万人招。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湖水碧绿如波,湖光荡漾,丹红的栏杆与飞檐交相辉映,远处青山如黛。兰花一样的水鸟在飞翔,渔船急速划过水面,彩虹的倒影在海面上翻动,海旗随风摇曳。波涛汹涌,仿佛斑虎归来于三岛,游龙散开,直上云霄。鼓声如雷,争夺胜负,柳堤和花岸上,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
注释:
- 绿波:指春天湖水的颜色,形容水面如波浪般的绿色。
- 丹槛:红色的栏杆,这里用来描绘亭子的装饰。
- 兰鹢:一种水鸟,形容优雅地飞翔。
- 渔棹:指渔船和划桨,描绘渔民的生活。
- 斗疑斑虎:指波涛汹涌,像斑点的老虎一样,展现出强烈的对比。
- 鼍鼓:指鼓声,象征着激烈的竞赛或比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绅(约778年-817年),字云卿,号青溪,唐代诗人。他以诗歌见长,作品风格多样,常常描绘自然景色和民生百态,受到后世的广泛认可。
创作背景:
《东武亭》是李绅在东武亭所作,反映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们生活的观察。诗中展现了春日湖光的美丽,以及人们在自然中欢快的生活场景。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湖光景象,展现了李绅对自然的深刻感受和对生活的热爱。首句“绿波春水湖光满”,以“绿波”引入,给人以清新、明朗的感觉,仿佛置身于春日的湖边,感受到自然的生机与活力。接下来的描写中,丹槛、碧嶂等意象构建了一个优美的画面,体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
“兰鹢对飞渔棹急,彩虹翻影海旗摇”,这两句通过生动的动作描写,使得画面更为生动。尤其是“彩虹翻影”,展现了水面波光粼粼的美感,给人一种动感和欢快的情绪。后四句则通过“斗疑斑虎”与“散作游龙”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的力量与人们的生活的交融,鼓声如雷再现了盛大的场面。
整首诗在细腻的自然描写中展现出一种欢快、热烈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命活力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绿波春水湖光满:春水碧绿,湖光明媚,展现了春天的生机。
- 丹槛连楹碧嶂遥:红色栏杆与青山相映,构建出一幅优美的画面。
- 兰鹢对飞渔棹急:水鸟飞翔,渔船急速,生动描绘了湖面的活动。
- 彩虹翻影海旗摇:彩虹的倒影在水中翻滚,海旗在风中飘动,充满活力。
- 斗疑斑虎归三岛:波涛汹涌,有如斑虎归来,展现了自然的威猛。
- 散作游龙上九霄:波浪如游龙,直冲云天,表现了力量与气势。
- 鼍鼓若雷争胜负:鼓声如雷,显示出比赛的激烈。
- 柳堤花岸万人招:柳堤花岸上热闹非凡,吸引了众多观众。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斗疑斑虎”,将波涛比作斑虎,形象生动。
- 对仗:如“柳堤花岸”,形成对称美感。
- 拟人:水鸟的飞翔和渔船的急行,赋予人性化的动作。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春天的美好,展现了自然的活力与人们的欢愉,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意象分析:
- 绿波:象征生机与希望。
- 丹槛:体现美的艺术风格。
- 兰鹢:代表优雅与灵动。
- 鼍鼓:象征竞争与激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绿波”指的是什么? A. 春水的颜色
B. 夏日的阳光
C. 秋天的落叶
D. 冬季的冰雪 -
“斗疑斑虎”中的“斑虎”比喻的是? A. 人的情感
B. 自然的力量
C. 生物的多样性
D. 生活的烦恼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李绅的《东武亭》和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美,但李绅更强调人与自然的互动,而王维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绅诗文集》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