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阳罢郡日有诗十首与追怀…兼纪瑞物物。初出淝口入淮》
时间: 2025-02-04 17:02: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风百里雪初晴,
淝口冰开好濯缨。
野老拥途知意重,
病夫抛郡喜身轻。
人心莫厌如弦直,
淮水长怜似镜清。
回首夕岚山翠远,
楚郊烟树隐襄城。
白话文翻译
东风吹拂,一百里外的雪刚刚放晴,淝口的冰面已经开始融化,正好可以洗涤衣裳。乡间老人知道旅途的艰辛,因此在路边聚集,显得格外亲切。病人抛下了郡城,心情轻松自在。人心就像直弦一样,不要感到厌烦;淮水如同明镜般,依旧温柔地流淌。回首看夕阳下的岚山,远处的楚郊烟树隐约中映衬出襄城的轮廓。
注释
- 东风:春天的风,寓意温暖和生机。
- 百里:形容距离远,表示景色广阔。
- 濯缨:洗涤衣物或束带,象征清新和整洁。
- 野老:乡村的老人,寓意对故土的依恋。
- 病夫:身体有恙的人,抛郡指放下官职,轻松自在。
- 弦直:比喻人心坦荡,不应有厌烦。
- 淮水:淮河,象征流畅与清澈。
- 夕岚:傍晚的云雾,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楚郊:楚国的边境,隐喻遥远的故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绅(约778—849),字子华,号青原,唐代诗人。李绅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表达对故土的眷恋与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李绅任职寿阳郡时,正值其辞官之际,心中充满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憧憬。诗中描绘了春日的美景,表达了他内心的轻松与愉悦,同时也隐含着对人生转折的感慨。
诗歌鉴赏
李绅的《寿阳罢郡日有诗十首与追怀…兼纪瑞物物。初出淝口入淮》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哲理思考。诗的开头描绘了春风拂面、雪晴冰融的美好场景,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仿佛在告诉我们春天的到来象征着新的开始。接着,乡下的老人和病人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以其对旅途的理解展示了人情的温暖,而后者则通过抛弃官职、回归简单生活的方式,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
李绅在此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例如“淮水长怜似镜清”,通过水的清澈反映出内心的坦荡,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整首诗流畅自然,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李绅作为唐代诗人的深厚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风百里雪初晴:春风吹拂,百里之外的雪刚刚放晴,象征着温暖的春天即将来临。
- 淝口冰开好濯缨:淝口的冰已经融化,正是洗涤衣物的好时机,暗示了生活的清新与希望。
- 野老拥途知意重:乡野的老人聚集在路边,体现出对旅人的关心和理解。
- 病夫抛郡喜身轻:生病的人放弃官职,感到身心轻松,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人心莫厌如弦直:人心应如弦一样直,不应对生活感到厌倦,强调了积极的生活态度。
- 淮水长怜似镜清:淮水清澈如镜,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 回首夕岚山翠远:回望远处的山峦,在夕阳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楚郊烟树隐襄城:楚地的边境烟雾缭绕,隐约中可见襄城,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淮水长怜似镜清”,将水比作镜子,突出其清澈的特质。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如“人心莫厌”,使诗句更具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保持对仗,使其更具韵律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风:春天的象征,代表新生和希望。
- 雪与冰:象征着寒冬的结束和春天的来临。
- 淮水:流淌的水象征着生命和时间的流逝。
- 夕岚山:壮美的自然景色,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东风百里雪初晴”中“东风”象征什么?
A. 生命的结束
B. 春天的到来
C. 冬天的寒冷
D. 风暴的来临 -
诗中的“病夫”表示什么状态?
A. 享受生活
B. 放弃官职,追求自由
C. 忧愁
D. 旅行 -
“淮水长怜似镜清”中“似镜清”是形容什么?
A. 水流急
B. 水质清澈
C. 水温热
D. 水面波动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李绅与王维的诗作都强调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但李绅更侧重于旅途的心情与自由的向往,而王维则更多地描绘静谧的山水之美,体现出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绅诗集》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