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志》

时间: 2025-04-27 05:28:42

去岁买琴不与价,今年沽酒未还钱。

门前债主雁行立,屋里醉人鱼贯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去岁买琴不与价,今年沽酒未还钱。
门前债主雁行立,屋里醉人鱼贯眠。


白话文翻译:

去年买琴时没讨价还价,今年卖酒却还没还清债。
门前的债主像大雁一样排成行,屋里醉得不省人事的人一个接一个地在睡觉。


注释:

  • 买琴:指购买乐器,这里象征着追求艺术或生活的享乐。
  • 沽酒:卖酒,暗示生计问题。
  • 债主:欠债的人,通常是借钱给作者的人。
  • 雁行:比喻债主们排成队,暗示他们的团结和对债务的追讨。
  • 鱼贯眠:形容屋内醉人像鱼一样一个接一个地睡着,表现出他们的醉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播,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作品多以生活琐事和个人情感为主题,风格简洁而深刻。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正值经济繁荣与社会动荡并存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个人的经济困境,反映社会庶民的生活状态和生存压力。


诗歌鉴赏:

李播的《见志》通过简短的四句诗,生动地描绘了一个生活在债务围困中的人的心境。诗中第一句“去岁买琴不与价”,给人一种追求艺术却无法满足的感觉,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却因经济困顿而无法实现。第二句“今年沽酒未还钱”则揭示了现实的无奈,卖酒的行为不仅是为了生计,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焦虑与挣扎。

接下来的两句更是将这种矛盾推向极致。债主在门前如同大雁般排队,暗示着其数量之多,追讨债务的压力无处不在。而屋内醉人“鱼贯眠”的描写,则呈现了人们对现实的逃避与麻木。诗中的对比手法,既表现了债主的紧迫感,又突显了醉人的无所畏惧,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令人深思。

整首诗在平淡中透出深沉的情感,描绘了一个人在追求艺术与生活之间的挣扎,既是个人的苦恼,也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折射,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理想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去岁买琴不与价:去年买琴时没有讨价还价,暗示一心只想追求艺术,忽视了经济问题。
    • 今年沽酒未还钱:今年开始卖酒,说明生活困顿,但仍未能还清债务。
    • 门前债主雁行立:债主成群结队,迫切追讨,体现了经济压力的沉重。
    • 屋里醉人鱼贯眠:醉酒的人一串串地睡着,表现了对现实的无奈和逃避。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雁行”比喻债主,形象生动。
    • 对仗:前后两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揭示了生活中的经济压力与个人理想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对理想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 :象征艺术与追求,代表个人理想。
  • :象征生活的无奈与逃避。
  • 债主:象征社会的压力与现实的无情。
  • 醉人:象征对现实的逃避与麻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去岁买琴”主要表现了诗人的什么心理?

    • A. 追求艺术
    • B. 追求财富
    • C. 追求名利
  2. “债主雁行立”中的“雁行”比喻了什么?

    • A. 债主数量多
    • B. 债主的迫切
    • C. 债主的团结
  3. 诗中醉人的状态可以理解为:

    • A. 对现实的认命
    • B. 对生活的享受
    • C. 对理想的追求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 对比李白的《将进酒》,两首诗都展现了对生活的感慨,但李白更为豪放,李播则更具细腻与现实感。李白的作品多以酒来表达放纵,而李播则通过酒来反映生活的无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