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楼诗二十首。禹庙》

时间: 2025-01-27 03:31:25

削平水土穷沧海,畚锸东南尽会稽。

山拥翠屏朝玉帛,

穴通金阙架云霓。

秘文镂石藏青壁,宝检封云化紫泥。

清庙万年长血食,始知明德与天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削平水土穷沧海,
畚锸东南尽会稽。
山拥翠屏朝玉帛,
穴通金阙架云霓。
秘文镂石藏青壁,
宝检封云化紫泥。
清庙万年长血食,
始知明德与天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宏伟的庙宇景象。诗人通过削平土地、开垦荒野,最终到达了沧海的尽头,象征着对自然的征服和地方的繁荣。会稽山在东南,山峦环绕,像翠绿的屏障,庙宇在晨曦中如同玉帛般闪耀。山洞通往金色的阙门,似乎架起了云霓。庙中隐藏着珍贵的文物,镂刻在青石上,宝物被封存于紫泥之中。这个清净的庙宇可以长久供奉,供人们享用祭品,最终人们才明白,明德是与天道齐平的。

注释:

字词注释:

  • 削平:削平、整治土地。
  • 穷沧海:达到海的尽头。
  • 会稽:指东南沿海的地名,今浙江绍兴。
  • 翠屏:形容山的翠绿如屏风。
  • 金阙:金色的阙门,象征着尊贵。
  • 秘文:隐秘的文字,指古代文物。
  • 血食:供奉的祭品,通常是牲畜。

典故解析:

  • 明德: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古代儒家思想中常提到的理念,强调与天理相合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绅,字子华,号宗元,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72年,卒于公元846年,曾任职于朝廷,作品风格多样,以律诗和绝句见长。他的诗歌常常体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时期,李绅通过对庙宇的描绘,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和谐社会和道德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新楼诗二十首·禹庙》是一首充满宏伟气势的诗作,诗中展现了庙宇的壮丽与自然的和谐。诗人在开篇通过描绘土地的开垦与海的尽头,展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征服与改造。这种对自然的掌控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象征,暗示着人们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必须与自然和谐共处。

山的描写中,翠屏环绕,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丽的氛围,进一步衬托出庙宇的庄严。金阙与云霓的结合,象征着神圣与超脱,诗人通过这种意象,表达了对神灵的崇敬和对理想的追求。

后半部分,诗人提到“秘文镂石”与“宝检封云”,不仅表现了文化的积淀,也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最后,诗人以“始知明德与天齐”收尾,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传达出一种与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理想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削平水土穷沧海:通过开垦和治理土地,最终到达海的尽头。
  2. 畚锸东南尽会稽:东南的会稽山被农具和人力开垦得干净整洁。
  3. 山拥翠屏朝玉帛:青翠的山峦如同屏风,庙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4. 穴通金阙架云霓:山洞通向金色的阙门,似乎架起了云彩与虹霓。
  5. 秘文镂石藏青壁:珍贵的文物镂刻在青石上,被秘密保藏。
  6. 宝检封云化紫泥:宝物被封存于紫泥中,象征着珍贵与神秘。
  7. 清庙万年长血食:长久供奉的庙宇,供人们享用祭品。
  8. 始知明德与天齐:人们最终明白,明德与天道是一致的。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比作翠屏,庙宇比作玉帛,增强了形象感。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庙宇的壮丽与自然的和谐,表达了人们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强调了道德修养与自然法则的相互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土:象征自然与土地的关系。
  • 翠屏:象征自然的美丽与庇护。
  • 金阙、云霓:象征神圣与崇高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汉代
    D.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会稽”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北方
    B. 西南
    C. 东南
    D. 中部

  3. “始知明德与天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A. 个人利益
    B. 德行与自然相通
    C. 物质财富
    D. 战争胜利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两首诗都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但李绅的诗更强调道德与自然和谐的关系,而王之涣则更倾向于展现壮丽的自然风光及人生哲理。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绅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