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梅里七首家…今敝庐数堵犹存今列题于后。早梅桥》

时间: 2025-01-22 06:39:56

早梅花,满枝发。

东风报春春未彻,紫萼迎风玉珠裂。

杨柳未黄莺结舌,委素飘香照新月。

桥边一树伤离别,

游荡行人莫攀折。

不竞江南艳阳节,任落东风伴春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早梅花,满枝发。东风报春春未彻,紫萼迎风玉珠裂。杨柳未黄莺结舌,委素飘香照新月。桥边一树伤离别,游荡行人莫攀折。不竞江南艳阳节,任落东风伴春雪。

白话文翻译:

早梅花已经满枝盛开,东风送来春的消息,但春天尚未完全到来。紫色的花瓣在风中迎风而舞,像玉珠一样绽放。杨柳还未发黄,黄莺却已沉默无声,白色的花香在新月下轻轻飘散。桥边的这棵梅树让人想起离别的伤感,游荡的行人请勿攀折它。与江南的艳阳天相比,这里春雪依旧伴随着东风。

注释:

  • 早梅花:指早春时节盛开的梅花,象征春的来临。
  • 紫萼:梅花的花瓣,形容其颜色。
  • 玉珠裂:形容梅花在风中开放的美丽景象。
  • 杨柳未黄:指杨柳尚未发芽,暗示春天尚未完全。
  • 委素飘香:形容梅花的香气在月光下轻轻飘散。
  • 游荡行人:行走在桥边的人。
  • 不竞江南艳阳节:与江南的暖春相比,这里的景色显得清冷。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梅花与杨柳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春天意象,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而杨柳则象征柔美和春天的生机。离别的伤感在古代诗歌中也是常见的主题,常常表现出对春天和生命变迁的感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绅(约 772-846),字梦阳,唐代诗人,以咏物诗和咏史诗闻名。其作品常蕴含深厚的情感和哲理,风格清新自然。李绅的诗歌常表达对人生、自然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李绅晚年,他在自家庭院中观察早春梅花的景象,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与离别的情感,故而写下这首诗,表达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离别的感伤。

诗歌鉴赏:

《早梅花》是一首描绘早春梅花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早晨和梅花的清新气息。诗的开头用“早梅花,满枝发”展示了梅花的绚丽与生机,紧接着便指出东风虽然送来了春天的消息,但春天尚未真正来临,表现了春天到来的期待与不确定性。“紫萼迎风玉珠裂”一句,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出梅花在春风中摇曳的美丽情景,给读者一种清新而美丽的视觉感受。接着,诗人转向杨柳,指出它尚未发芽,暗示着春天的迟缓。整首诗在描绘春景的同时,夹杂着对离别的感伤,尤其是“桥边一树伤离别”一句,令人感受到诗人对时间流逝和生命变迁的无奈与伤感。最后,诗人以“不竞江南艳阳节”结束,意在表达对江南春日的羡慕和对当前景象的无奈,形成了一种清淡而又略带忧伤的情感基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早梅花,满枝发:描绘梅花在早春时节盛开的景象,象征生命的复苏。
  • 东风报春春未彻:东风带来了春的气息,但春天还未完全到来,暗示春天的迟缓。
  • 紫萼迎风玉珠裂:形容梅花在春风中绽放的美丽,营造出一种生动的画面。
  • 杨柳未黄莺结舌:杨柳尚未发芽,黄莺却已沉默,表现出春天的不完全,增强了离别的情感。
  • 委素飘香照新月:梅花的香气在新月下飘散,营造出清幽的氛围。
  • 桥边一树伤离别:梅树让人想起离别的伤感,增添了诗的情感层次。
  • 游荡行人莫攀折:劝诫路过的人不要去折梅,体现对自然的珍惜。
  • 不竞江南艳阳节:与江南美好的春天相比,这里显得清冷,表达了一种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紫萼迎风玉珠裂”,通过比喻生动描绘梅花的美丽。
  • 拟人:将梅花和春风赋予了生命,使其更具情感。
  • 对仗:如“游荡行人莫攀折”,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春天和梅花展开,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离别的感伤,体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清高、坚韧,代表早春的到来。
  • 东风:象征春天的气息,带来生机与希望。
  • 杨柳:象征春天的柔美和生机。
  • 新月:象征清幽和宁静。
  • 离别:体现人生的无常和感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初春景象主要是哪个花?

    • A. 桃花
    • B. 梅花
    • C. 杨柳
  2. 诗中提到的“游荡行人莫攀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春天的期待
    • B. 对梅花的珍惜
    • C. 对离别的伤感
  3. 诗中提到的“东风”象征着什么?

    • A. 冬天
    • B. 春天
    • C. 秋天

答案:

  1. B. 梅花
  2. B. 对梅花的珍惜
  3. B. 春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王安石)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梅花》(王安石)与本诗都描绘梅花,但王安石的梅花更多表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而李绅的梅花则结合了春天的期待与离别的伤感,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绅集》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