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睦州张参军
重禄轻身日,清资近故乡。
因知送君后,转自惜年芳。
远水分林影,层峰起鸟行。
扁舟此中去,溪月有余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送别朋友张参军时的感慨。诗人认为,虽然张参军身居高位,但对家乡的情感依然深厚。他知道送别之后,自己会更加珍惜光阴。远处的水面映出林影,层峦叠嶂间鸟儿在飞翔。张参军将乘扁舟离去,在这月光照耀的溪水中,似乎还有余光映照着他的身影。
注释:
- 重禄:指高官厚禄,常用于形容地位显赫的人。
- 轻身:指轻视自身的身外之物,强调内心的清白和淡泊。
- 清资:指清白的资财或品德。
- 惜年芳:珍惜年华,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远水:指远处的水面。
- 扁舟:小舟,形容简朴的交通工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乔,字子乔,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作品多以抒情为主,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送别张参军时,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唐代文人对人生、友情的独特理解。
诗歌鉴赏:
《送睦州张参军》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全诗采用了清新自然的意象,展现了唐诗特有的优雅气质。
首句“重禄轻身日”道出了张参军身居高位却不以此自傲,反而淡泊名利,显示出诗人对友人品德的赞赏。接下来的“清资近故乡”则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家乡情结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对故土的珍视。
“因知送君后,转自惜年芳”一句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在送别之后对时间的感慨,仿佛在告别的瞬间,时间的流逝显得更加明显。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友人离别后的孤独感与对美好岁月的珍惜。
后面几句通过描绘远水、林影、层峰、鸟行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带有淡淡忧伤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友人的离去带来的惆怅。最后一句“扁舟此中去,溪月有余光”则暗示了友人即将启程,月光洒在溪面上,象征着希望与美好的祝愿。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送别的伤感,又有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重禄轻身日:张参军身居高位,但对物质享受不以为重,反映出其高尚品格。
- 清资近故乡:强调精神与故乡的关联,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
- 因知送君后,转自惜年芳:感叹时间流逝,表达对友人离去后的惆怅。
- 远水分林影:描绘自然景象,渲染送别的氛围。
- 层峰起鸟行:展现山水的壮丽与鸟儿的自由,寓意对友人的祝福。
- 扁舟此中去:指张参军即将乘舟离去,意味着分别。
- 溪月有余光:月光照在溪水上,象征着希望与美好,表现对未来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的短暂比作流逝的时间,增强情感的深度。
- 对仗:如“重禄轻身”与“清资近故乡”,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自然景象与情感的结合,使诗歌富有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真挚祝福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唐代文人对人生、友情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重禄:象征权力与地位。
- 清资:象征高洁的品德与精神追求。
- 远水、林影:象征自然与故乡的美好。
- 层峰、鸟行:象征自由与希望。
- 扁舟、溪月:象征离别与未来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重禄轻身”意指: A. 追求名利
B. 淡泊名利
C. 忽视家乡 -
填空题:诗的最后一句“溪月有余光”暗示着____。
-
判断题: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现送别的伤感。(对/错)
答案:
- B
- 友人的希望与祝福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 李白
- 《别董大》 - 高适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送友人》:同样表现了送别时的情感,但更为豪放,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
- 高适的《别董大》:通过对友人离去的哀伤,表现了对友谊的深刻理解,情感更为细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